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加快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有序展开、不断深入。
一、强组织,科学谋划教育对外开放全局工作。强化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管外事原则,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和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谋划部署全省教育对外开放全局工作。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意见的若干措施》《省教育厅关于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通知》《甘肃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甘肃省教育系统中外人文交流“小而美”项目实施方案》等综合性政策文件,从合作交流渠道巩固拓展、孔子学院和歧黄中医学院建设提质增效、“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特色发展、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双向留学和中外人文交流有效推进等方面,对新时代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持续构建和丰富全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四梁八柱”和实质内涵,切实明确全力推进的重点领域和攻坚方向。
二、建平台,全方位搭建对外合作交流桥梁纽带。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连续举办7届联盟年度论坛,加盟成员178个,覆盖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沈阳、高加索、职业教育三个分盟。成立“丝绸之路”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加盟成员单位70个。成立甘肃国际职教师资交流培训基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职教师资培训等工作。积极参与教育部“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启动重大关键领域合作科研和导师聘用等工作,聘请101名海外高校专家学者担任合作导师。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建有1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成8个国家级、2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成立区域与国际研究中心13个,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
三、强服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主动服务“技能甘肃”建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境外办学(文莱)项目、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建设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入围2022年全国“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营项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塔中矿业和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成立“塔—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签署塔吉克斯坦有色冶金专业学徒制留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成立“1+X”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塔吉克斯坦考核评价中心。10所高职院校先后与14个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6项,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1万多人次,为沿线国家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培训240多人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西部职业教育与发展中心,互派交流人员近700人次。先后组织300多职业院校校长、骨干教师赴沿线国家学习交流,10所高职院校先后与14个沿线国家(地区)在国(境)外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6项。
四、拓领域,加大中小学对外交流合作力度。依托“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平台,制定《甘肃省中小学“百校结好”项目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中小学“百校结好”项目,确定项目学校158所。依托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甘肃省中小学‘百校结好’协作体”,举办“一带一路”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两届、“一带一路”百校结好线上艺术展四期,展出作品100余件,并启动实施“百校结好”云端艺术节。积极融入中外人文交流机制,19所中小学纳入教育部“千校携手”项目示范学校,15所中小学校获批教育部港澳姊妹学校平台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中学英语教师赴南洋理工大学研修和西部连片贫困地区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380余人。配合省政协推动陇港澳中小学开展友好交流活动,10所学校与港澳中小学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
五、塑品牌,推动双向留学提质增效。设立“甘肃省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每年510万元),目前共有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476人在甘留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资格,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通过全国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办好中华语言文化学历班,累计培养学历生352人。举办甘肃省留学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2场,带领来甘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各留学生培养高校着力打造留学生文化体验品牌项目,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组织留学生开展系列体验活动,打造“留学甘肃”品牌。积极推进国家公派留学,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俄乌白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等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共选派1000余人赴外公派出国留学,同时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类创新子项目9个。
六、重实效,深化校际合作与人文交流。省内27所高校与国外575所国外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推荐兰州大学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兰州大学入选全国首批“高等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外籍专家教师经费(每年150万元),支持高校吸引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甘任教,在甘外籍教师124名。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在国外设立9所孔子学院/课堂,注册学员3万余人,累计派出300多名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赴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甘肃中医药大学在摩尔多瓦、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等国家建立9个“岐黄中医学院”、6个“中医中心”,持续举办线上线下中医药知识短期培训,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做出积极贡献。
七、抓规范,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一体化推进、趋同化管理的总体原则,紧盯疫情形势,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甘肃省教育系统外籍师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26份,切实抓好外籍师生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健全涉外人员工作台账,坚持日报告、零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稳妥做好疫情期间线上线上线下授课、教育引导、人文关怀与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保障了外籍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部安排部署,稳妥做好滞留境外外籍教师、留学生的入境返华工作。
八、防风险,提高教育外事规范化管理水平。始终坚持党管外事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高校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将外事工作纳入学校“三重一大”事项,不断建健全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切实防范化解涉外安全领域各类风险隐患,为全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