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聚焦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交通学科专业优势,聚焦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实践,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学校与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首批聘任16位来自中俄两校博士研究生导师,开辟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
健全体制机制,促管理服务“规范化”
把牢方向,党建引领“再突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坚持党管外事原则,设立国际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党对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方向。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重大涉外事项决策机制及工作机制,完善各项涉外工作预案,提升涉外风险感知能力,提高防范化解外部风险能力。
聚焦目标,制度建设“再完善”。学校将国际化发展纳入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山东交通学院“十四五”国际化办学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和支持保障措施,全力加强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品牌建设。修订完善《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执行学术交流合作管理细则》《教师赴国境外进修考核办法》《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保障工作规范有序。
校院联动,管理机制“再升级”。学校坚持“放、管、服”并举的管理原则,不断深化学校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外事”格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流程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及结果考核,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涉外管理工作体系。发挥二级院部在对外合作交流中的主体功能,加强外事部门归口管理,遴选和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充分调动院系对口国际交流的能力。
加强对外交流,促师资队伍“国际化”
项目搭台,教师队伍“提质量”。学校推进教师出国(境)交流项目,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出国(境)研修项目,参加国际学术组织,提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鼓励境外访学和研修,加强对骨干教师、重点学科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力度,拓展校际交流渠道,持续加强教师赴国(境)外定向访学进修项目建设。
主动服务,干部队伍“提要求”。学校提升管理干部队伍国际化能力,建立国际渠道,实施管理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远程教育服务、短期国外培训等方式,支持优秀管理干部借助国际渠道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全省高校首个国际合作交流全业务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平台流程节点反馈,不断改进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人员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抢抓机遇,专家队伍“提层次”。学校改革外籍专家聘请模式,从以长期外籍语言专家为主转变为短期专业专家为主、长短期专家相结合,支持各学院(部)从国境外合作院校、机构聘请专业专家,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科研工作。近年来累计聘请各类长段期专家240余人次;获批国家、省外国专家局外专引智项目12项;与乌克兰工程院院士科研团队签约合作;获批设立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营与控制”院士工作站。
创新合作模式,促人才培养“特色化”
拓宽渠道,融入合作办学“新版图”。积极响应国家倡议,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在泰国设立“山东交通-孔敬学院”,获批成立山东省首个中俄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在俄罗斯伊尔库兹克设立“中俄交通教育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实现互设校区,获批成立“上合组织”区域国别研究智库。今年,顿河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首次获批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并与顿河国立技术大学设立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双向互动,形成合作交流“新常态”。学校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出国(境)交流。实施本硕连读等项目,近年来学生参与留学项目1200余人。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大外方优质教育、学术资源引进力度,成立国际卓越学院,组建物流卓越班和土木卓越班,通过广泛筛选、择优录取、单独组班的方式,加强与国境外合作院校的深度合作交流。
厚植资源,实现留学生教育“新突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着力搭建海内外招生宣传平台,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现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等4个本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近年来招生规模稳步增长,累计招收外国留学生近1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