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紧跟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智型高素质人才形势,推动新工科与新商科交叉融合,实现专业与思政融合、工科与商科融合、产业与高校融合,培养一流数智型人才。近5年,该校计算机、大数据等数智相关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2%、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的人数持续增加。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南工商大学充分发掘专业教学和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使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立足湖南丰富的红色资源,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浸入式”红色文化体验空间,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爱国情、强国志,为数智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注入强大动力。
深入实施党史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波澜壮阔的精神力量;邀请卢春房、范国滨、杨宏等院士专家,举办多期干部大讲堂,弘扬伟大科学家精神,激发全体教师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
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课堂教学与课外讲座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学校先后邀请两院院士、老红军、知名思政专家等举办专题讲座近300场次,大力弘扬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红色文化,深植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大学生逐梦星辰大海的强大学习动力。近年来,该校学生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5项,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湖南好人”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
工科与商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专业数智化升级。数智型人才对学科体系间的文理相融、理工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工商大学“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专业数智化升级。
一方面,主动布局新工科。近3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19个本科新专业,建设20余个新工科实验室,打造数智化的工科专业集群。学校获批“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获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家社科重点等国家级项目210余项。
另一方面,升级改造新商科。该校重点发展大数据与能源智慧管理等12个商科新方向,已有工商管理、金融学等1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智慧供应链运营仿真等80余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开设8个数智型人才“院士卓越班”,引领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每年资助100项左右产业前沿与学术研究课题。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累进创新作品”等国家级奖励408项,在2019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全国金奖,在“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
产业与高校融合,实施教学资源的跨部门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也是数智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条件。
湖南工商大学通过搭建教学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弹性共享机制,探索教学资源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
一方面,搭建教学资源战略联盟。湖南工商大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联合创建“数智型人才培养联盟”,建成40余门管理核心课程、120余个产业前沿案例,推进数智化专业共建和课程共享,实现教师跨学校跨平台的流动,构建起“多通道”教学协同提升机制。
另一方面,该校与湘江新区(国家级)共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与长沙市科技局等共建人工智能社会重点实验室,与三一重工、华智生物等头部企业共建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26个创新实验室,新建6个现代产业学院,开设产教融合课程50余门,推动“一交叉两融合”贯通学科专业调整、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