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龙文献保护中心正式成立于2016年,坐落在北京市历史底蕴悠长、文化氛围浓厚的东城区炮局胡同,毗邻藏传佛教圣地雍和宫,占地面积五百平米。目前,汉龙文献保护中心已发展成为涵盖文献修复、文献脱酸、清洁除尘、虫霉防治、数字化、仿真复制、数模整合等文献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献保护中心。
文献修复是汉龙文献保护中心经验丰富、用户好评多的业务之一。在汉龙文献保护中心文献修复室,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文献修复师团队,他们虽然不像《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的匠人,每天和各种奇珍异宝打交道,但他们修复的各类文献,也经常有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
很多人对文献修复的印象是:一间堆满了古籍的房间,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纸张发霉的味道。然而事实上,文献修复远没有那么古板,文献修复师就如同医院里的全科医生,要根据文献的种类和破损程度,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从而让文献重现光彩。
那么文献修复到底都包含哪些步骤呢?
一、拍照
文献在修复之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拍照存档,让修复师对文献破损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方便做文献修复前后的对比。
二、选纸
纸质文献修复的选纸是很讲究的,不是选最贵的纸,而是选最恰当的纸。如果修复古籍,就要选用古法制造的纸,即仿造古时候的原材料、帘纹、工艺生产的纸张,并且这种纸必须是手工制作,主要包括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
目前,汉龙文献保护中心仓库内共储存了5大类、100多种手工纸,修复师在文献修复之前,需要从这些纸张中选出与待修的文献材质、帘纹相同、颜色相仿的纸张。如遇材质特殊或带有颜色的纸张,还需要自行调配纸浆或为纸张染色。
三、制作浆糊
纸质文献修复所用的浆糊必须用去筋的小麦淀粉进行制作,因为这样的浆糊浆性温和,稳定性好,而且具有可逆性。具体制作方法是把小麦淀粉加冷水后,用木棒反复搅拌至糊状,然后再用热水冲淋,即可成型。制作成型的浆糊需在自然状态下放置冷却后才能使用。此外,浆糊中水的比例对修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修复师会根据具体纸质文献的情况调节浆糊中水的比例。
四、修复
制作好浆糊,选好配纸,就进入了正式的文献修复阶段。文献修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全手工修复,另一种是使用纸浆补书机修复。文献修复中最常遇到的是修补破洞,常用到的工具也就是一张纸、一支毛笔、一碗浆糊。具体步骤为用沾上浆糊的毛笔在破洞处涂刷,将补纸快速粘在破洞上填补破洞。原则上,先补大洞,后补小洞。
五、压平
在完成纸张的修补之后,下一步还需对它们进行压平处理。压平需要用到压平机。在纸张上喷水使其潮湿,放在吸水纸内压平,等纸张干燥、压平整之后,再拿出来折页,修剪纸张上多余的补纸。修剪完后,再把纸张放入压平机进行压平处理。
六、装订
经过压平处理后的纸张,基本已重新焕发出光彩。这时,文献修复师们就会把它们复原装订成册。虽然是最后一个步骤,但这个步骤却并不简单。古籍的装订还是遵循已流传上千年的穿纸捻钉法,这个过程就包括搓纸捻钉、理齐、打眼、穿纸捻钉……纸捻钉可以保持长久不坏,用纸捻钉来固定书叶,即便订书的线断了,书叶也不会散。完成这些步骤后,文献修复师们会为修复过的文献粘上封面,用真丝线装订,文献修复就宣告完成。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国家文献保护事业培养专业人才,从去年开始,汉龙文献保护中心开始面向社会开办文献修复培训班,聘请专业文献修复师,讲授文献修复行业术语、修复工具认知及日常保养、常见档案、古籍、字画装帧技法,以及文献修复实操课。
参加培训学员一致表示,汉龙文献保护中心的培训非常有效果,在培训中学到了文献修复的基础知识,对各类纸质文献修复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了解,将来会把学到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助推国家文献保护与开发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