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完善日常危机干预机制,畅通家校协作渠道,着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完善制度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树立系统理念,指导各地各校从心理健康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强化源头管理,从心理健康测评、日常预警等方面重视过程介入,从干预机制、应急处置等方面突出结果实效,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专业指导,成立由全省69名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的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并指导各地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支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注重日常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如石家庄、保定等地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面向高校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课为基础,以相关课程为补充,努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定期组织教学比赛、专家点评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测评,组织全省125所高校积极参与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研评估工作,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普测,制定“一人一策”,分类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健全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机制,在全省中小学逐步建立“一校一案”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处置流程。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团队,组织全省106所高校心理健康专家在线答疑,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密切家校协作。搭建互通平台,构建“家长—教师—学校”沟通桥梁和网络,依托家委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群等,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家访日、家长开放日、高校新生报到日等契机,面向全体家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危机能力。开展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帮助化解家庭亲子矛盾,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举办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艺术及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举办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周,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现场宣传与咨询、组织大学生参与演出和观看校园心理情景剧、参与心理素质训练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海报、横幅、宣传册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展示,面向全社会广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保健意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
强化组织保障。印发《关于加强镇村中学德育要素供给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信心、资源等方面供给,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指导各高校按师生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中小学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纳入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计划,对全省高校新入职的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推行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不断提升教师工作水平。落实经费保障,统筹用好公用资金,按照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督促各地落实场地设施等方面保障,努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