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杭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杭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浙政发〔2021〕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建成覆盖城乡、便民惠民、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5%以上。城区全面建成“10分钟健身圈”,实现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市域全覆盖,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全民健身制度体系建设。
结合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要求,以标准化规范化引领全民健身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完善体育社会组织、体育类企业等信用体系及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资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深化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优惠开放措施。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标准化手段得到普及应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需各区、县(市)政府参与,不再列出]
(二)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体系。
以举办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加快落实《杭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制定实施《杭州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百姓健身房星级评定制度,促进百姓健身房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谋划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做到体育功能、赛事功能应保尽保、应留尽留。深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潜力,逐步扩大学校室内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试点范围,“十四五”期间,新增开放学校150所以上,实现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100%向社会开放。到2025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27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一场两馆”10处、街道(乡镇)体育设施61处,社区(村)体育设施694处,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452个,新建和改造绿道1200公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教育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园文局、市林水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保房管局)
(三)健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
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到2025年,区、县(市)“1+25”组织模式、街道(乡镇)“1+8”组织模式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
(四)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1.打造赛事活动新常态。大力发展游泳、球类、冰雪等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民间、民俗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深入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城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加快赛事集聚县培育。发放全民健身迎亚运大礼包,促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提升。“十四五”期间,引进国际A类体育赛事10场以上,举办特色品牌赛事活动150场以上;举办覆盖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每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00场以上,组织全民健身培训1000场以上。(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民族宗教局、市外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2.拓展赛事活动新模式。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模式,开设线上健身课程讲座。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和杭州都市圈全民健身赛事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区域全民健身赛事协同发展新模式。(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五)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单项体育协会会员、体育教师、健身达人及基层社区(村)干部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打造全市千人骨干团、各区县(市)百人骨干团,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和群众满意度。(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
2.打造科学健身杭州方案。健全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每年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服务4万人次以上,提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的覆盖率、达标率和优良率。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六)深化全民健身跨界融合发展。
1.推进体卫融合发展。推动签约医生、家庭医生等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运动知识、健康知识交叉培训,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卫融合。开发运动健身应用场景,制定并推广杭州健身指导方案和运动处方库。推动体卫融合向纵深发展,到2025年,全市体卫融合试点单位达到1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加强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体育考试改革,丰富选考项目,完善测试标准,逐步提高分值,注重过程评价。(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团市委)
3.实施体旅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水上、山地、空中等特色休闲运动和极限运动,深化培育8个省级以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发10条以上具有杭州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运动杭州、游乐杭州”和“国际知名运动休闲目的地”品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七)抓好全民健身重点领域改革。
1.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改革。聚焦“体有所健”领域,打造全民健身“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优化全民健身地图,全面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实施体育赛事“一件事”集成改革,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健身锻炼,形成全民健身整体智治新格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数据资源局)
2.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改革。完善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领域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体卫融合实体机构建设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样化经营、市场化办赛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机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管局)
(八)发挥全民健身示范引领作用。
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挖掘继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动杭州体育博物馆(亚运博物馆)建设。倡导新健康理念,推广全民健身经验,树立全民健身榜样,推动全民健身意识深入人心,促进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各类人群身心健康。鼓励与体育相关的影视、音乐、摄影、美术、动漫、游戏等作品的创作展示。(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作用,切实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统筹指导。各区、县(市)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实施计划。
(二)强化经费保障。
各区、县(市)政府要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投入,完善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比例,统筹资金支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督促指导
各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要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加强对全民健身重点工程、政府民生实事等项目的监督指导。强化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率,确保全民健身计划各项任务有效实施。
(四)实施绩效评估。
2025年,市级体育主管部门将适时对本实施计划开展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健身服务满意度调查,各区、县(市)体育主管部门也要对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情况开展年度评估,并于2025年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