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学校对接政府、学科对接产业、团队对接企业、技术对接需求”理念,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全面推动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汇聚资源。学校着力机制创新,不断汇聚资源,强强联合,大力促进校城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实现与苏北、特别是淮安所有县区战略合作全覆盖,构建资源互通、文化互融、互生共荣的校城合作生态圈。探索建立了“随时召开校企交流会、定期召开校政联席会、每年召开校城融合发展大会”的合作制度。在去年召开的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上,30个县区人才培养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对接签约。设立校政联合基金池,定点立项校企合作引导基金项目90个,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余件。
瞄准前沿,引进人才。学校瞄准区域战略性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共建旗舰式科研平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聚焦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关于深入实施“1111”工程,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助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苏北发展研究院科研成果向全国推广辐射。学校汇聚高端人才百余人,组建各类创新研发团队120余个,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32个,合作企业260余家,延伸服务企业2000余家,实现科技及产业的交叉汇聚融合。
成果转化,落地落实。学校以省级技术转移中心为依托,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助推科技成果落地。建立了科技镇长团成员、科技联络员、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与县区企业、科技服务企业人员“5+2”内外联动的融通机制,组织不同学科的科技团队针对地方“三新一特”主导产业和企业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签订企业委托课题1300余项,金额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