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建立“三个三”网络育人新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育人阵地路径,让立德树人主旋律“唱得响”,让思政工作主动权“抓得牢”,让网络育人新阵地“靠得住”。
坚持“三个强化”,完善网络育人体系机制
强化制度引领。制定网络育人工程落实方案,出台网络文化建设、新媒体管理实施方案,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整合、统筹规划、统筹推进;不断健全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将网络育人成果纳入科研统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人事处、信息化办公室、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部门齐抓共管、各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多方联动的网络育人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加强队伍建设和智库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育人队伍的政治素养、信息化素质和工作水平。
突出“三个拓展”,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格局
拓展网络平台。着力建设一批师生黏合度高、受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网络平台,持续推进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专项试点、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河南省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打造集“光明郑大”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思政一张网”共建、信息化建设、融媒体中心建设“四维一体”的网络育人格局,打造指尖上的思政高地。
拓展媒体矩阵。构建新媒体矩阵,开通运营10个郑州大学官方新媒体平台,粉丝数累计突破160万,全校500余个新媒体账号实行审批备案管理,新媒体影响力连续3年在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跻身全国前10,连续4年入围中国大学官微前50强。
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依托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河南故事、郑大故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网络。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平台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院新媒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与数字化传播,法学院微信公众号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物理学院网络平台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开展科普交流,校团委官方微信入选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探索构建微博思政教学新平台,全国首创“微博大V思政育人联动”,积极参与全省“微博党史课堂”,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
注重“三个培育”,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培育网络文化品牌。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中,积极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好网民礼赞建党百年”暨“河南省网络文明实践月”启动仪式,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辅导员网络作品大赛等活动,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评选中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培育网络文化精品。不断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培育申报高校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产品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全媒体推出“郑大故事”专栏系列报道145篇,出版书籍5部,阅读量超2000万次,荣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获批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拍摄制作的MV《我们都是追梦人》在教育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MV《把一切献给党》获全省“百首红歌接力唱”特等奖,建党百年献礼片《编钟回响,红歌悠扬》被新华社、光明网等媒体转载;以图文、短视频、H5、音乐、漫画、话题互动等创意方式,创作推送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近2000条,累计阅读量超60亿次,其中聚焦防汛救灾的原创话题“暴雨中的郑大力量”网络阅读量突破500万次。
培育网络育人成果。注重发挥一流大学的科研科教优势,引导广大教师产出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设一批网络思政精品课程,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相互补充;注重发挥红色校史育人功能,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入耳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