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清华大学施博辰成为首位获得IET国际研究奖学金的中国学生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1-07-20 14:33 围观1414次

  中国,北京 2021年7月20日——近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博士研究生施博辰,凭借其博士研究工作“电力电子系统的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建模仿真方法”,成为首位获得IET Hudswell国际研究奖学金的中国学生。

清华大学施博辰成为首位获得IET国际研究奖学金的中国学生

  Hudswell国际研究奖学金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颁发的一项研究生奖学金。该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在工程和技术研究领域精益求精的博士研究生,尤其是在电气、电子或制造工程领域有所建树的研究人员。

  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水平和研究成果,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施博辰同学的申请得到了IET Hudswell国际研究奖学金的充分肯定,最终成为首位获得该奖学金的中国学生。

  施博辰的研究领域是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资料显示,大容量电力电子专注于电磁能量的精准控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电网、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

  “针对建模仿真的瓶颈问题,在导师赵争鸣教授的指导下,我和我们研究团队一起开创了离散状态事件驱动建模仿真方法,并开发了首款国产电力电子仿真软件DSIM” ,施博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目前,DSIM软件已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高校和企业得到应用,被国际专家评价为“使得不可能实现的仿真成为现实”,相关研究成果也获得了2021年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大会特别嘉许金奖”。此外,施博辰还荣获2021年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最佳博士论文奖。

  由于清华大学与IET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施博辰在本科阶段就成为了一名IET学生会员,并从IET中国办公室的宣传材料中,了解到Hudswell国际研究奖学金的相关信息。在施博辰看来,申请Hudswell国际研究奖学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锻炼自己并向世界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的机会。

  “申请的过程可以让我更好地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研究工作——申请材料的准备就是一次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平台,向更多的工程和技术研究人员展示我们的工作,并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作为中国年轻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施博辰除了拥有过硬的科研能力,也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积极尝试在国际学术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正是IET正在寻找的“革新者”。作为工程技术领域历史悠久的学术组织,IET发起了以#革新者(#DifferenceMakers)活动为代表的15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革新者”指在工程技术领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并能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工程技术事业的人。IET希望通过#革新者(#Differencemaker)活动找到并邀请全球的革新者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并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革新者社区、探索工程技术的魅力。

  结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感悟,施博辰表达了自己对“革新者”的独到见解,以及成为“革新者”过程中会面临的挑战。

  他认为,真正的“革新者”首先应该把创新工作做到位,“提出一个新概念只是开始,要把概念落到实处则要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比如,我们提出了‘状态离散事件驱动’的关键概念,是一个创新的开始。但是,要将这一概念真正落地,直至开发成为一个仿真软件,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当然也催生了更多的成果和技术进步。”

  其次,在创新的过程中,“革新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科研不取决于你擅长做什么,而取决于你想做什么”。这就要求“革新者”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去不断探索和创新。想突破一个新的课题,就不能固步自封、畏首畏尾,而应该毫不犹豫地“扎”进这一研究中,这样才能真正打破原有边界,做出原始性创新。

  未来,还将会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源源不断涌入工程技术领域,走进科学研究的世界。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才能做到保持初心,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赛道?

  对此,施博辰也分享了自己感悟和体会:第一是把握方向,把宝贵的时间和青春聚焦在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前沿方向上;其次是不要羡慕“短平快”的研究,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做突破性的工作;第三,是培养国际视野,比如多利用IET 等国际平台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这样,才能一步步向真正的“革新者”迈进。

  IET国际运营总监易恩·默瑟先生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施博辰同学获得IET国际奖学金,这反映出中国工程教育以及研究水平的提高,大量青年技术人才涌现。IET将继续支持工程教育和工程师标准,并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提供全球工程技术领域的资源共享。”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施博辰成为首位获得IET国际研究奖学金的中国学生

  施博辰,男,2017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现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导师赵争鸣教授。

  研究方向为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仿真和电磁瞬变机理。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开发了首款国产电力电子仿真软件DSIM,已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2014、2015)、清华大学/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7)、蔡宣三奖学金(2017)、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大会特别嘉许金奖”(2021)、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最佳博士论文奖(2021)、IET博士研究奖/Hudswell国际研究奖学金(2021)、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2021)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关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专业学术组织,其前身是创建于1871年的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2006年3月,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和英国企业工程师学会(IIE)合并,更名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目前,IET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十六万八千会员。IET涵盖建筑环境、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教育和技能、能源、医疗健康、健康安全、创新,交通运输等九大领域的数十个专业。IET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并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地均设有办公室。

  更多信息,欢迎浏览IET中文官网,或登录IET全球官网.

来源:IET中文官网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IET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IET150周年到来,倾听“革新者”心声寄语
    IET06-07
    中国,北京2021年6月7日——2021年以来,“双碳”目标被首次写入“十四五”规划,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行业转型趋势之下,电力系统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
  • IET迎来150周年庆,传承百年工程创新精神

    IET迎来150周年庆,传承百年工程创新精神
    IET05-21
    中国,北京2021年5月21日——5月17日,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正式迎来了150岁生日。作为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学术组织,IET的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7...
  • IET 150周年到来,见证“革新者”的文化传承
    IET05-17
    中国,北京2021年5月17日——从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展到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各个时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不同的工程难题进行着不断探索,推动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做...
  • IET150周年在即,“革新者”激起时代后浪
    IET05-07
    中国,北京2021年5月7日——近来,十四五纲要中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
  • IET150周年工程技术讲坛之西湖大学——IET工程大咖谈
    IET04-16
    中国,北京2021年4月16日——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专业学术组织,其前身是创建于1871年的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IET于2005年来到中国,自在中国发展以来,IET与知名...
  • 杨铀团队携创新技术荣获IET全球创新奖提名

    杨铀团队携创新技术荣获IET全球创新奖提名
    IET中文官网12-21
    (2020年12月21日,北京)——近日,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主办的IET创新技术奖(IETInnovationAward)揭晓了本次各个奖项的提名以及最终获奖团队。...
  • IET生物医学图像和信号处理会议圆满落幕

    IET生物医学图像和信号处理会议圆满落幕
    教育装备采购网11-25
    由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北京交通大学协办的2015年IET生物医学图像和信号处理国际会议(ICBISP)于11月19日在北京圆满...
  • 第四届IET国际无线、移动和多媒体网络会议在京举办
    教育装备采购网12-19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近日,第四届IET国际无线、移动和多媒体网络会议(ICWMMN2011)在北京举行。ICWMMN2011是由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联合IET北京分会组织召开的无线通信领域系列国际会议,此次会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