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厦门地铁车厢内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点赞。视频中,小男孩不慎打翻了水杯,然后蹲着地上拿着纸巾一点点将水渍擦干。对此,网友们表示“萌娃却有大担当”“这么小就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好样的”。
学会负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基础。要想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需要家长们在日常教育中加以引导,对此,新东方在线老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家长们参考。
一、耐心沟通,让孩子在行为和后果之间建立联系
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有限,因此并不能清晰地预知到自身行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要想让孩子建立起责任心,家长们应该将耐心地沟通、细致地告知孩子各项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和对结果的预测。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讲明睡懒觉的结果可能就是上学会迟到,外出游玩拖沓耽搁的结果可能就是压缩游玩时长等等。帮助孩子预测结果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的选择方向,并帮助孩子认识到各个行为的结果,在给予孩子选择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接受和承担行为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自然联系,慢慢地学会为自身行为负责。
二、正确归因,引导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是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结果,要想让孩子从中学会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家长们还需要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
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归因。比如,孩子某次考试不理想,只将结果推到“考场环境嘈杂”“试题太复杂”等“外部归因”,但却对“自身学习态度、方法和努力程度”的“内部归因”只字未提。这时候,家长们就要予以重视,与孩子共同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如果事实和孩子的理由有所偏差,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否则可能会养成从外界找“借口”的习惯,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建立,孩子也就不会主动为自己行为负责。
另一方面,家长们需要注意不要“代为归因”。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将物品打翻,只要他们有承担后果的行为能力,家长们就不应该将行为后果归因于自身,代孩子“受过”,而应鼓励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遇事不推脱的好习惯。
三、慎用惩戒,激发孩子的自我责任意识
当孩子犯错误时,很多家长们会选择用惩罚的方式来让他们吸取教训、学会负责。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惩罚可能会让孩子对行为的“后果”负责,而不是对行为“本身”负责。这种以外力约束或强迫为前提让孩子负责的行为,很难让孩子形成自我责任认知,当外力消失时,孩子的责任意识也可能随之消失。
相比之下,家长们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陪他们一起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补救方案,鼓励他们在方案中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会更利于孩子们自我责任意识的激发,也能够帮助孩子将对自身行为负责变成一种“自制习惯”。
对自身行为负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家长需要尽早并有计划地进行启蒙、引导和训练。如果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其他问题,可也以下载新东方在线APP向家庭教育指导师们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