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平顶山市建强教师队伍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1-01-26 12:18 围观696次

  截至2019年年底,平顶山市(含汝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29所,在校生129.05万人,教职工8.59万人。其中,初中230所,在校生25.99万人,教职工1.94万人;小学1944所(含774个教学点),在校生54.68万人,教职工2.81万人。

  平顶山市按照“整体推进、分批通过”的原则,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2013年以来,各县(市、区)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强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待遇

  建强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出台平顶山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先后共推选“鹰城美教师”30人、市师德标兵30人、市师德优秀个人240人。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创新招聘办法,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5年来,累计招聘补充教师12398人(含汝州)。开展教师业务培训。组织全市教师参加“国培”项目3万多人,“省培”项目900多人,组织全员继续教育30多万人;培养中原名师5人、省名师300人、市名师780人、省骨干1350人、市骨干1970人;建立市名师工作室104个。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开展名师送教活动1200次;评选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质课270节。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绿色通道,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基层。

  保障教师待遇。落实教师“三项津补贴”。2019年共发放1.26亿元,累计享受8.5万人次;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发放1.09亿元,受益教师6.2万人次。落实农村教师“两房”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5466套(含汝州),已竣工692套,农村教师保障房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减轻教师负担。在全市设置19个监测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治理监测工作,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事项。

  二、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大班额”

  改善办学条件。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计划(2019-2020),共规划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504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2019—2020年)》,共规划总投资6.7亿元,规划校舍类学校100所,采购类学校152所。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9—2022)》,规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24个,其中新建6个,改扩建118个。推进局属学校项目建设。5年来,政府投入资金6.5亿元,先后对市41中、市42中、市43中、市44中、市6中、市实验中学等11所学校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增加学位1.05万个。3年来,平顶山市投资近7亿元,把市委党校、市一高、市实验高中搬出老城区,腾出校舍给初中学校使用,布局调整后,老城区增加初中学位近4000个。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校校通”工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100%,全市中小学(含教学点)具有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白板或触控电视等)的班级教室数与教学班级数量的比率达到83.36%;师机比(教师数与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到1.56:1;生机比(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比例)达到21.86:1。

  消除“大班额”。增加学位。实施“全面改薄”工程,5年实际共投入资金9.94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共计296所,增加学位约4.4万个。校舍类五年总开工面积为61.36万平方米、总竣工面积为61.36万平方米;设施设备类项目五年共投入资金2.35亿元,已全部完成购置任务。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2014-201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67所,总投资19.526亿元,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0.1万个。其中在主城5区,共完成建设项目29所,总投资3.47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4.6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16万个。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3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班1793个,提供学位91155个。控制增量。严格控制起始年级大班额,遵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和高中招生文件要求,合理调整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规范学校招生秩序,严明招生纪律,强化源头控制。对存在大班额问题的学校,要统筹规划,合理分流,使大班额比例明显下降。义务教育学校禁止分快慢班,按照规定班额均衡编班,防止择校、择班导致出现大班额。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原则,严把转学入口关,严格规范转学条件和程序,坚决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的行为,杜绝人为造成的大班额现象。

  三、严格规范管理,保障校园安全

  严格规范管理。坚持依法治教。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完成学校章程建设,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加强中小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实现每个学校配备1名法制副校长。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9%。严格按照省定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分重点校和重点班。严禁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全面推行上午、下午两个阳光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保障校园安全。建设安全风险双重预防体系。持续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落实安全风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建1.2万余人的应急队伍,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1670个,全市35%以上的学校建有微型消防站,所有学校均配备有专业消防器材;“智慧用电安全监管服务系统”城区学校安装率达到60%以上,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100%。加大对违规办学机构查处力度。强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成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组织教育、民政、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非法机构的查处力度。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呈现规范、健康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的校外培训机构613所,其中合法机构581所。

来源:平顶山市教体局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新东方智慧教育:发力“教育+科技”的融合创新
    搜狐07-31
    智慧教育的意义在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新科技的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教育生态的新模式。新东方智慧教育依托多年的教育一线经验以及集团丰富的资源优势,推出专注于数字化教学领域业务,为广大区域教育改...
  • 新东方智慧教育聚焦AI 创新引领教育未来
    搜狐07-31
    在2024年的上半年,智慧教育这一细分领域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已超五千亿元大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深入应用,以及AI技术的快速迭代,智慧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着教育管理、教学、...
  • 新东方智慧教育产品布局及明星产品探析
    搜狐07-31
    智慧教育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东方智慧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标杆企业,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科技赋能,打造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本文将重点探讨新东方...
  • 中国(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成立
    山东省教育厅07-31
    7月26日,中国(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在济宁宣布成立。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副部长苏里乌冬·孙达拉、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梅建华、省教育厅及中老双方...
  • 四川彭州市做好“三篇文章” 打造“三个示范”探路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07-31
    近年来,四川省彭州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教育强省战略,探索以“三篇文章”、“三个示范”为重点打造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彭州范式”,获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 2024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骨干示范培训班第一期(排球)开班式举行
    江苏省教育厅07-31
    7月29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骨干示范培训班第一期(排球)开班式在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出席开班式并讲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南...
  • 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
    江苏省教育厅07-30
    7月29日,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省教育厅厅长江涌、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等出席会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
  • 江苏常州市三向发力助推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教育局07-29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开展学前教育月主题活动,积极营造科学的学前教育生态。“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师资保障。常州市为课程游戏化建设提供全面保障。配齐配足教研人员,大力推行员额管理,全域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