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2020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共建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完整生态系统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0-11-10 15:27 围观584次

  10位教育大咖齐聚松山湖畅谈未来教育

  2020年11月8日,东莞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迎来了多位教育界大咖,他们在一起众论未来教育。“未来教育的起跑线-2020创新人才培养论坛”邀请了从创业到大学、中学、小学再到幼儿阶段进行大胆探索的十位资深教育者,分享他们的有益实践和经验体会,直面家长的焦虑与痛点,畅谈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爱文世界学校深圳校区作为协办方之一参与论坛活动。

2020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共建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完整生态系统

  与会嘉宾畅谈未来人才的需求变化,家、校、社会、老师、家长所承担着不同角色和作用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演变,同时目前国内一直在进行新型教育探索的实践机构人员也起分享了长期实践的成果和思考。论坛最后,大家纷纷向前来的嘉宾提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与痛点,包括:“作为家长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找到时间陪伴孩子?”“如何鼓励孩子不轻言放弃?”“如何发现、发展孩子的兴趣”等等都能在论坛中找到答案。以下为论坛部分实录:

  创新力培养的关键:激情与梦想

  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着我们的生活,没有人知道2050年会是怎样的,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源于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127年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革。这意味着,孩子还在接受“过去的教养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与还没出现的职业。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发起人李泽湘提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尽述自己20多年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宝贵经验,总结了创业者的四个素质:第一、好奇心,通过问好的问题,把一件事情搞清楚;第二、团队合作,要学会倾听,能够跟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观点的人互动合作;第三、拥有跨界思维,通过好奇心了解不同领域;第四、快速行动执行的能力。李泽湘指出:“创新人才的探索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问题,以前按高考成绩录取学生的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中小学要做好准备。”

2020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共建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完整生态系统

  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创办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表示,清华的学生70%到80%都很迷茫,他认为孩子天生好奇,是家长和学校把小孩的好奇心给“干掉”了。他劝告家长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我的班里有猴子、大象、小猫、小狗等等,不能只用爬树(考试)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但是小鸭子绝对不能用培养大象的方式去培养他,小鸭子要用有经验的母鸭子去培养他。”

  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创校校长、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现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邬晓莉被称为深圳教育界的“堂吉诃德”,她分享了自己创办新的IB学校的历程与经验,也提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课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教育要回归常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人拥有让自己和他人幸福的能力。她提出了4H理念,除了希望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还要有梦想,有国际视野,有格局,有大的理想和责任感,还有身体健康和创造力。

  老师角色转变:知识权威到陪伴引导成长

  郑泉水认为导师至关重要,在青少年阶段,要观察小孩喜欢做什么,花时间陪小孩;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就应该帮助小孩寻求更大的目标,这时候导师非常重要。“现在导师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不太关心学生的事情,因为大学的评测体系有问题,大学的中心是教育而不是科研。”于是他在2009年创办了钱学森班,对于如何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摸索出了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和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之道。

  深圳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分会副会长刘海峰一直走在教学一线,成为关怀学生成长的终身导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育人空间,自由对接中外高等教育平台,努力实施五个方面:第一、激发兴趣,动手实践,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第二、围绕项目学习,互助探究,共同进步。第三、励志向学,交流方法,分享经验,帮扶完善。第四、多参加研究型学习、参赛展示等校外活动,检阅激励。第五、自由研究,水到渠成,路通中外,驰骋学术。

  家庭教育:启发“玩乐”的最好土壤

  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也要教育父母,在专门为家长们打造的父母学堂里讲知识体系,讲实践方法,讲学科学习,讲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松山湖家庭教育促进会荣誉会长邓国军博士作了《家庭教育 -- 松山湖畔的思考和实践》报告,经过了300多场主题沙龙、教育课堂与系列实践活动,他总结道,“教育的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其实社会上很多的资源,只不过要有人发现和整合,变成线路和产品,组织家长去参与。”

  凤凰卫视制片人与主持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于盈是拥有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双学位的学霸,同时也是关注、研究教育的三个儿子的妈妈。她的工作让她有机会与全球大咖对话,从大咖身上她发现了许多成长为顶级人才的共性特征。于盈坚信:“家庭是培养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最好的土壤。知识无分难易,只分有趣和无趣。有时候不需要他们全听懂,只是让他们很早接触前沿的科技和理念,在他们的心里面播下一颗小种子。”

  在家中,她首先做到的是留白,让孩子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她很注意在家给孩子们设置适合探索的环境,她家孩子不用电子产品,玩具也不多,她特别喜欢给孩子准备一些纸箱厕纸卷之类的回收材料,以及生活中的小实验材料,如白醋、小苏打、洗洁精等,希望培养孩子带着发现生活的眼睛去生活。哪怕弄得一地狼藉,哪怕稍带风险,她也支持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尽情“玩乐”,进行各种“发明制造”,终希望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兴趣。

  创新教学理念:动手实践、个性教学

  乐研教育团队Rebecca Milburn与李旭萍老师致力于观望未来,研发出适合21世纪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在进行项目课程的时候,都是以兴趣、艺术表达作为推动力,而兴趣和艺术表达也是课程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巨大驱动力,对孩子来说,只是等着被我们的成人去发掘出来。“对于小孩子,不是不给他锋利的东西才是安全,而是给他示范正确的使用,当他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他就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

  爱文世界学校深圳校区幼教部及小学部执行校长、沉浸式双语教学专家徐吉提出世界需要新的教育体系的原因:由于孩子们面对的问题已不是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借鉴经验,通过创新的方式去解决。徐吉希望培养能够理解和解决全球问题的未来领航人。“传统的课堂设计已经不符合当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科目分科教学,没有办法让孩子只是从记忆的基础之上开展知识的运用和进行创新,我们必须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的、提问式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徐吉这样解释道。

  全童科教创始人、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发起人秦志强博士已开发完成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全学龄段机器人STEAM教育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和比赛为抓手。秦志强博士博士总结说:“有了目标以后,作为导师,要教孩子的是怎么做的过程,要有引导和指导。然后再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孩子们怎么样做得更好,要有艺术感,外观更美,体验更好。”

2020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共建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完整生态系统

  教育是一个宏大且多元的话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需要大家抱着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身处巨变的时代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选错跑道,跑错方向。  

来源:智能时代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四川德阳市全力打造纵向贯通职业教育体系
    四川省教育厅07-23
    (1)建强基础。锚定“高职院校达到30所、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0万人”目标,出台“金融+财税+土地+信用”综合激励措施,加大优质高校引育力度,建设国省级“双高”职业院校5所,推动5所中职...
  • 四川省多措并举打造职业教育“金师”
    四川省教育厅07-23
    (1)优选名师团队。面向全省中高职院校,遴选省级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领衔人。采用领衔人与成员双向选择、省级统筹安排等方式,确定2000余名...
  • 宁波大学地球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进入总数量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并列第一
    宁波市教育局07-22
    根据科睿唯安公司2024年7月发布的ESI最新统计数据,宁波大学地球科学(GEOSCIENCES)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截至目前,学校共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为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
  • 宿州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圆满召开
    宿州学院07-22
    7月11日,宿州学院利用中层正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的机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院党委书记李红主持会议并讲话。院领导、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职能部门主...
  • 深圳大学助力“双百行动”有“妙招” 课程成果赋能海陆丰农产文旅推广
    深圳大学07-22
    把丝苗米变成“煲仔饭专用米”、用虾肉制成宝宝辅食、以生蚝为IP做文创搞直播、打造骑行基地、建皮影主题风情街……这些从农产品、海产品到潮汕特色文旅的创意,都来自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同学们...
  • 重庆高新区积极构建数字教育应用新生态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07-22
    数字化是创新教育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重庆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标准数...
  • 六安市叶集区:立足新教材 赋能新课堂
    六安市教育局07-22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全面做好2024年秋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教材培训工作,积极动员部署教师参与,坚持以点带面,增强全区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高度重视。充分...
  •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学六步”混合教学模式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革新
    河南省教育厅07-22
    近年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核心素养培育,聚合共享“体验性、交互性、沉浸性”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三学六步”混合教学模式,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革新。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