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到了紧张有序的攻坚阶段。在疫情之下,伴随着全面防控疫情而启动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行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面临着瓶颈。
线下课堂场景消失后,师生原有的教与学流程被改变。在传统在线教育模式中,学校难以有效把控各班级教学开展情况,教师难以把控学生学习情况,家长不知道如何有效与学校完成共育,学生学习失去了监督和原有节奏,不适应和负担随之而来,吐槽声不断。
疫情关键期,OK智慧教育迎难而上,发布了包含教师备、教、改、辅,学生预习、上课、作业,学校管理,家校共育的一整套“停课不停学”方案,打破了在线教育瓶颈。
(获取更多详情,请登陆“OK智慧教育”官网咨询或关注“OKAY智慧课堂”公众号并留言)
突破在线教育困局:保障教、学、管有效联通
传统的在线教育模式依托一个单体的应用平台,其教育路径比较单一、割裂。
当前常见的模式是,要么仅仅提供一些优质的内容资源来开放共享,要么是以直播的形式,提供一个师生双方共同上课的渠道。但老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的预习、上课和作业这些常态化教与学的环节,却没有有效地联通,甚至许多环节被忽视,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初衷。
就备课环节来说,在学校,老师们可以在学校完备的平台组织框架下,充分地调度各种内容完成备课。现在,老师们只能自行费力找内容。备课就很吃力了。
而上课时,老师只负责教的部分,学生只负责学的部分,教与学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老师不知道学生听没听课、学没学会,只是一味地输出内容。而且有些资源固然优质,但不一定适合各个地区所有的学生。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也很难消化一线城市师资的授课内容。
在课后,老师们需要布置、批改作业,进行课后辅导,学生们要完成并提交作业、以及作业辅导。这一步很多老师也是自行找典型题统一分发下去,再统一收集批阅、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目前在线教育平台很难支撑这些环节,而且老师组题、批改耗时耗力,学生的很多个性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由此看来,有效打通教、学、管各个环节,是保障学校“停课不提供学”的关键。
OK“停课不停学”方案精准细分教育各环节通路
正如人民日报在一篇文章《停课不停学 不妨再细些》中所提到的,“停课不停学”本是延期开学期间的“被动”之举,但教育无小事,“被动”中有许多可以“主动”的作为,力争把每一件事做得细而又细,就能让临时举措收获扎实成效。
从OK智慧教育向社会发布的“停课不停学”方案来看,在教、学、管的各个环节中,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各个角色都有效地联通起来,使教师不离教,学生不停学,学校有效监管、家长适度参与。这也是OK在这场在线教育的浪潮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那么,OK的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教师不离教
备课环节,OK智慧教育开放平台为教师提供精选备课内容,教师可选择使用课件、教案、习题、微课、以及成品备课包,为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学生预习结果流转回教师空间,教师根据学情针对性备课。
课堂环节,学校组织各学科名师通过OK云课堂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讲解知识点、解答痛点难点,与学生在线直播、师生互动。
作业及批改环节,教师借助平台精选习题为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作业回传到教师空间后,教师在每一份作业下为学生提交的答案做批改,批改后返回学生空间,学情报告也会同步给家长客户端。
辅导环节,教师通过平台的学情分析,根据班级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层布置学习内容,可以为知识点微课、分层精选的习题等。
学生不停学
预习环节,学生登录学生空间接收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微课、导学案在线观看。
课堂环节,学生在学生空间接收自己需要听的直播课安排,直接进入听课。课堂中跟着教师的安排听讲、互动;结束后直播自动存为录播课,学生还可以随时回看、对重点难点针对性学习。
作业环节,学生在学生空间接收教师布置的作业,直接做在作业本上。家长通过OK的家长端APP,将作业拍照回传到教师空间;待教师批改完成后,学生空间可以查看批改详情;家长客户端能同步收到学情报告。学生可以通过学情报告查漏补缺,重点学习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学校有效组织
OK智慧教育为教师、学生及家长分别提供远程培训与使用指导。
各学校按照实际的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可以将校内名师大课、录播课、知识点微课、导学案预习等形式结合使用。
OK帮助学校平台搭建,学校可自行管理班级与教师信息,引导学生注册并加入班级。师生教学互动数据呈现到学校后台,为校教务主任教学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家长适度参与
学生做完预习或作业后,家长通过手机客户端拍照学生作业,即刻上传至云平台,教师批改后的学情数据也会实时同步至家长端APP。
家长安装OK家长端APP,也可同步获得自己孩子的学习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小数据记录,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配合教师改善学生的学习。同时平台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家长智能推荐微课等学习资源,辅助孩子学习。
疫情终将过去,待到山花烂漫时,“停课不停学”的前进道路已然柳暗花明。
(获取更多详情,请登陆“OK智慧教育”官网咨询或关注“OKAY智慧课堂”公众号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