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课题研究依然是基层学校的重头戏。抛开职称晋升不谈,课题研究也是教师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既然是研究,就应当协同进行,汇集众智众力,攻克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不过,笔者发现了这样一则案例:在有的基层学校,课题不是研究用的,而是“做”出来的。学校把一项课题研究工作交给某位理论素养较好的教师,让他具体负责,然后,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师,拿到课题后,根据要研究的内容,从网上下载个开题报告,再从相关部门申请一份立项书,课题的前期工作也就算完成了。快要结题的时候,再从网上搜集一些材料,想方设法在公开报刊杂志上发篇论文,课题研究也就算完成了。所谓的课题研究玩的是文字游戏,并没有直接面对学校的真问题,发动更多的教师去进行真研究。
当然,这只是个案。但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正本清源,去除附着在课题研究上的功利化因子。课题研究是要直面教育问题的,是学术研究的手段和载体,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不能成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杠杆。否则,研究难免误入歧途。
课题应从教育教学中来,并回到教育教学中去,任何脱离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基层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多一双审视的眼睛,弄清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有没有更好的措施?惯常的教书方式、育人方式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把一个个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改良之策。事实上,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就是一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又分为很多具体的课题,需要教师一个个去研究,才能最终教好书、育好人。
各地的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大对教师课题研究培训的力度。平时基层学校对听评课的教研活动较为重视,而对课题的研究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至于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对开题报告、研究过程等很陌生。一旦给出课题研究任务,只能从网上“舶来”。殊不知,课题研究本身也是一种教研,只不过研究得更深入、更具体,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更大,更具有教学价值。
课题研究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从本质上来说,课题研究属于理论成果。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价值也在于应用。因此,一旦课题结题,还应回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其理论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进行第二次研究、第三次研究。
总之,课题是研究的成果,是教育教学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不能为晋职称而研究,功利主义的研究方式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