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和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后,有不少学校的选课走班从最初十分理想的全员走班,发展到后来的“套餐制”(给定学生有限课程组合,实行按班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学生存在功利选科,以及缺乏自主管理能力的问题,导致选课走班实施后,学生所选科目的成绩下降,学校的教学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实行选课走班,需要配套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学生的自我认识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学科。
广东高考改革实行3 6选3科目组合,6选3有20种组合,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有利于学生按兴趣选科学习。但前提是,学生要有自己的兴趣。从浙江和上海的选科情况看,依据自己兴趣选科的学生并不多。大多还是从怎样获得高考高分选择科目学习,这导致选科失衡。新高考改革后第一届高考学生选科,都存在选择物理科目偏少的问题,在浙江,2017届考生中7门选科(另加一门技术)选物理排在第六位,2018届、2019届更是逐年减少,在上海,2017届考生中6门选科选物理的排在第五位。
本来,选物理可以报考的大学专业面最广,但考生之所以选物理少,一方面是高考选科按比例等级赋分方法不完善,中低分学生担心无法与高分学生比拼而不愿意选物理,随之高分学生担心选物理学生少影响自己获得高等级(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等级赋分)也不愿意选物理。这已经成为新高考改革的一大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正在想办法给原有等级赋分方式“打补丁”,对于广东来说,在即将启动新高考之前,必须注意这一问题。要根据先行先试的情况,调整选科等级赋分办法,避免问题重演。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科兴趣,因此,很难按自己的兴趣选科、选课学习。
在上海,2017年首届新高考学生,由于在高二时允许选考地理,结果地理这门课的选考人数最多。学生们的考虑是先考完一门,这样在高三时就主要攻3 2。浙江给所有学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两次考试机会,在高二上学期就可以参加选考,结果中学教学秩序大乱。选科、选考变为博弈。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已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建言,取消高二选考安排,统一调整到高三进行,而浙江也基本明确高二选考安排取消,全部调整到高三进行。广东公布的高考方案,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的是两次机会,而且,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在高二下学期考试,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科兴趣,从这4门科目中选3门的会很多,这就要求广东教育考试部门对选考安排进行科学论证,与此同时,需要高中学校重视引导学生按兴趣选科、选课。
二、学生对大学、专业的了解。
由于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按选科报考大学、专业,大学的专业则在招生时提出不同的选科要求,因此,考生在高一选科时,就必须初步确定自己的升学目标,根据目标学校专业的选科要求选择科目。教育部针对新高考改革,明确要求各高中学校要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但从浙江和上海的情况看,有的学校仍不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导致部分考生到报考志愿时才发现自己的选科和目标大学专业的要求不匹配,在浙江,由于今年高考取消所有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还出现高分学生误报独立院校、高职高专的情况,这足可见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意识和能力。
新高考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而用好选择权,就必须懂选择,选择之后要有执行力。浙江和上海的部分高中,从选课走班教学变为套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学生适应了从小学开始的被老师、家长规划、管理,不知道怎么进行自主管理、规划。在美国、加拿大,高中就实行学分制教学,根本就没有班主任,学生主要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学校则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
新高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的初衷不错,但要让选择权落地,必须有科学的改革顶层设计,以及注重每个细节的改革措施落实。对于高中来说,要做好选课走班教学改革,生涯规划教育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