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火了”,无论是不是心理行业的从业者,只要您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关注过心理治疗,相信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尽管随着社会群体对心理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心理应用设备正在逐渐朝着更专业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心理沙盘游戏以其独有的治疗模式和明显的治疗效果,在心理治疗领域始终独领风骚。
从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治疗,到深受成年来访者的喜爱,沙盘游戏在各个年龄段中都迅速普及。通过沙盘游戏,人们找到了返璞归真、投射内心的途径,使一系列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在沙盘中得以化解。
可是不知道您是否思考过下列问题:
沙盘游戏是从何而来?
沙盘游戏为什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有着如此奇效?
沙盘游戏在我国的心理治疗中有着什么样的效果?
看过这些问题,您可能发觉自己并不是真的了解沙盘游戏。没有关系,让小编帮您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带您真正领略沙盘这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
图1 京师博仁沙盘案例
一、沙盘游戏的前世今生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沙盘游戏的发明和我国古代的太极图有关。
多拉·卡尔夫在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对心理应用的研究十分感兴趣,并与心理学巨擘荣格有着很深的渊源。为了能够长期从事心理工作,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的所有课程。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
卡尔夫并没有因此放弃在心理学界的探索,她在荣格的鼓励与支持下,致力于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卡尔夫前往英国,受到以儿童发展理论而著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把传统的儿童心理咨询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创造了更有效的“沙盘游戏”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卡尔夫在其代表著作《沙盘游戏治疗:心灵的治疗途径》一书中,把中国宋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理解沙盘游戏治疗运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沙盘游戏在西方世界的渐渐流行与普及,日本的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河合隼雄,把沙盘游戏进行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并结合东方的意涵,将“沙盘游戏”翻译为“箱庭疗法”。1998年,曾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任职的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正式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这种心理治疗技术得以在国内迅速普及。
图2 多拉·卡尔夫
图3 张日昇教授
二、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
让来访者在游戏中获得治疗,为什么沙盘有着如此奇效?
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之中蕴藏着三项心理学基本原理: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治愈机制。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解读它们是如何在沙盘游戏中发挥作用的。
其实大部分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来自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会在无意识的推动和引导下,选择沙具、利用沙盘。通过这种“非语言性和非指导性”的治疗形式,可以让来访者的无意识自发地显现出来,让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
同时,沙盘游戏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沙具,而沙具正是象征意义的载体,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来访者更加明晰自己的内心想法,有经验的治疗师还可以通过沙盘这个媒介更加具体形象地理解来访者的感受,有效地辅助咨询与治疗。
最后,沙盘游戏尽管具有“非语言性和非指导性”的特点,但这种治疗形式所特有的“安全、保护和自由”的气氛,无时无刻不发挥着感应与共情的作用,能够帮助来访者不断自性化,进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图4 精美的沙具外观
三、沙盘游戏的治疗效果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其实际治疗效果当然是关键。
之前我们提到过,沙盘游戏源起于瑞士,先是被带到了日本,在1998年又由我国的心理学博士张日昇教授引入到了中国本土。那么问题就来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在心理学上可不太灵,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从国外直接引入的心理治疗技术,很难在国内起到直接效果。
面对这样的问题,京师博仁研发人员在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指导下,依据原型理论,结合真实场景、象征物,自主设计生产了多款本土化的沙具,以满足国内心理治疗工作的需求。同时,根据中国人普遍的心理特点及实际咨询需要,将沙具分成10大类,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让来访者充分选择、更愿意表达,投射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本土化后的沙盘游戏,其治疗效果在国内迅速地体现了出来。从提高儿童自信心和创造力、缓解学生考试焦虑等日常心理咨询疏导,到治疗自闭症、孤独症、边缘型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与疾病,沙盘游戏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同时,除了个体沙盘游戏之外,团体沙盘游戏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应用到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中。可以说,沙盘游戏已经成为了我国心理学界的“明星技术”。
图5 丰富的沙具种类
看到这里,相信您已经对沙盘游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沙盘可不是简单的儿童玩具,它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已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流动的沙子、精致的沙具,构成了一个个属于来访者自己的沙世界,让来访者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的同时,也为他们照亮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