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心理行业促进大会上,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心关爱基金主任赵蓬奇出席大会并做了“新时代如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的主旨报告。
赵蓬奇理事长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介绍了新时代如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十九大报告这一精神实质,这是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第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要培育一个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为目标的良好的社会心态。
第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社会心理服务不仅要从微观层面促进公民的心理健康,更要从宏观层面着眼于在整个社会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情绪和社会认知步入到正确轨道上来,形成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社会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第三,把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层面重点,积极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这三个层面分别是个体、群体、社会,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是社会心态培育的基础,社会心态培育则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必然产物。通过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形成,不仅是社会转型时代背景的需要,也是在新时代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抓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处理好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和培育社会心态的关系,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必须从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是要解决社会心态所发生的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则是指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过程中有关事物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基础。因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做出适应性的创新,让良好的社会心态在我国获得有效的培育,支持社会稳定有序的运行。
当前最主要的是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念。就是要针对个体、群体、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定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基础,就是要培养一支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支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保障。就是要制定和完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四是平台。就是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搭建符合我国国情与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五是核心。核心就是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细化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内容。六是网络。就是通过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助力构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三、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一)加强党的领导,保持正确导向。我们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站在社会治理的高位,正确而有序的推进相关工作,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二)完善制度建设,落实政策保障。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三)理顺各种关系,加强相互促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紧密配合,发挥优势,形成合力,使社会心理服务落在实处。(四)倡导创新实践,不断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既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概念,也是一个切实的社会实践。
最后,赵蓬奇理事长呼吁大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将发挥慈善组织的优势,结合社会工作的行业特点,与社会各界一道,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共同为加强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幸福中国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据悉,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联合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支持。
出席本次大会的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民政部原副部长、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创始理事长徐瑞新,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彭聃龄,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常务副组长孙啸海等与来自全国各地600余位代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