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校园足球项目第二阶段英格兰足球教师教学课程培训班近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开班,74名学员中,有1/3是同济大学的学生,根据培训计划,未来5年还会不断有大学生参加这一培训课程——这些喜爱足球,并有兴趣成为专、兼职或公益性足球教练的大学生,有望成为推动国内校园足球推广的新有生力量。
为期一周的培训班,让同济大学足球队(校园组)队长傅焕哲感受颇深。“第一次知道,原来足球还可以这样教,”傅焕哲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我感受最深的是对足球理念的新认知。我以前认为,足球教学主要就是教足球技战术和锻炼身体素质,现在才知道,球员的心理、球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应该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对校园足球来说,足球应该成为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快乐的一件事。”
傅焕哲从小就喜欢踢球,但让他遗憾的是,自己小时候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和科学指导,只能是“瞎踢”,结果受了不少伤,“如果小时候得到过教练的科学指导,自己应该就能避免受这些无谓的伤。”傅焕哲表示,小时候的遗憾,让他有兴趣成为一名业余足球教练,去指导现在的青少年小球员。
但傅焕哲也知道,实现愿望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足球教学水平,不仅是足球技能。幸运的是,此次“中英校园足球项目第二阶段——英格兰足球教师教学课程培训班”把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培训群体,傅焕哲由此获得了接受英格兰最先进的足球教学培训课程的机会,一周的课程让他颠覆了自己原有的足球教学理念——用一种教和育结合的方式去教孩子踢球,而不是单纯的教。傅焕哲表示,这也让自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认知足球。
与以普通高考生的身份考入大学的傅焕哲不同,同济大学足球队(高水平组)队员杨敔辉是一名足球特长生,在他的未来职业规划中,本身就有成为足球教练这一个选项。作为一名年轻人,杨敔辉对获得新知识充满渴望,当他发现足球教学可以用寓教于乐和富有启发的新方法时,他已经迫不及待希望在自己球队的日常训练中加入这些新方法。
“我们传统的足球训练,比较注重的是技战术上的训练效果,但英格兰的训练方法,更看重的是过程和细节,训练理念也是以对球员的引导为主。可以说,在参加这样的训练之后,每个人的身体很累,但心里很放松,整个过程很享受。”杨敔辉表示,回想起自己的足球训练经历以及看到现在自己身边踢球孩子的训练过程,却没有这么放松。
杨敔辉认为,英格兰的足球训练理念和方法确实比中国先进,但是不是可以全盘接受还需要辩证去看,他说,英格兰足球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但中国一些具有国情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应该保留,比如在对孩子的纪律性要求上,他认为还是中国的方法更有效果。
据记者了解,2017年1月,同济大学成立了国际足球学院,与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达成并签署了为期1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主办并执行中英校园足球项目第二阶段的首个计划——在未来5年举办轮番式培训班,培训1.5万余名标准足球基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培养出300名以上能够获得英足总、欧足联或与其同等水平机构认可的足球精英讲师。
近几年,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师资培养上,原有的足球教学体系亟待理念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英国)总干事郑少强表示,中英校园足球项目第二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国培养具备更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足球教练,除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教练等作为培训对象之外,大学生群体首次被纳入培训范围,主要看中的就是他们接受新知识较快,另外,他们也是未来的家长,他们掌握更先进的足球教学理念,有助于对自己的和身边的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发挥积极影响。
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足球教育文化主管杰米·霍城曾向记者介绍,在英格兰地区,80%的基层足球教练都是家长,在校园足球和社区青少年足球的开展上,家长才是最主要的师资力量。
不过,目前国内校园足球在师资培养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参加此次培训的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向记者表示,升学压力对学校和家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年级的提升,孩子们踢球的时间越来越少。当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没有时间踢球,那些留下来踢球的孩子往往带有更强的功利目标,例如为了比赛成绩和升学加分。
除了升学压力之外,这些接受过新思想新理念培训的老师、教练和大学生,如何才能学以致用也是一个问题。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副教授梁同福向记者表示,固有的足球教学思维对老师和教练的影响很深,这些接受了新理念培训的老师、教练在回到学校、回到社会之后,也很容易再次被其他老师、教练的旧理念、旧方法同化,因此,此类培训不能以点带面,而是要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区域广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