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又来了!2018年高考大改革:“3+3高考政策”,即3 +(6选3)。以下作简要解读。
一、打破文理分科:“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6选3”则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学生从6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二、两次外语考试:由原来只能考一次改为可以参加两次考试,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三、两次考试时间:由原来的6月一次性统考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举行,统考科目仍在6月进行。
四、录取模式: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
考情分析:从高考浙江、上海两个试点的情况看,物理较难,选择科目时被打入冷宫,但重点高校恰恰录取了物理发挥较好的考生。于是,专家和教师的“指导”“建议”纷纷出笼。(见下图)
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而且,这些正是我国目前需要重点发展的专业。如果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必须学好相关学科。从报考情况看,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仅此举这一例,当然,各行各业与各个学科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新高考”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专业建设,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
由高考制度的改变,笔者联想到96岁的杨振宁7月14日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所说的与钱学森之问遥相呼应的一句话:“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不由得使人对“新高考”寄予强烈希望。“新高考”传递出一个信息:从考试制度到人工智能,教育正加速布局并释放出巨大刚需市场,装备提供商须依靠现有业务优势及国家政策实行开发、推广式的推进。突破单一的、传统的考试信息化业务模式,如监控设备、网上查询、阅卷综合管理。要以敏锐的目光和思维抓住“新高考”改革机遇,向市场推出生态化课堂管理产品,如走班选课动态化排课系统、智能考勤、科目搭配科学学习软件、学习效果自我检测系统,乃至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系统等系列刚需产品,尽早完成“新高考”教育产品解决方案,力争尽快打开市场,形成公司发展的新增长点。
根据国家对“新高考”政策执行趋势推进企业产品开发及推广进度,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洞察因“新高考”带来的课程科目定向搭配而引发的结构改制,作好与新老客户的信息对接,由试点省份择重进行产品推广。而且,随着高考制度的变化,企业也将以此为新起点,认真揣摩、分析传统考试信息化产品将进入新的转化阶段这个拐点,抓住产品设备更新换代的新契机深入研究,促进研发和销售,可望带来未来3年至5年的持续增长。
在市场业绩领域中,“天花板”永远存在。但每个楼层有每个楼层的天花板,向上迈进一步,就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