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优秀案例580*60 校体购2

体育统考改革 助推素质教育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7-10 11:11 围观2535次

  2018年4月25日,山西省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修订体育本科专业学生普通高考体育测试办法,提高专项运动技能考核要求。”这一改革要求,在我省本科院校体育院系及高中学校体育特长生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我省的体育统考改革拉开了大幕。

  高校招生体育专业测试包括:体育统考(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高校单独招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两大类。《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所说的改革,就是针对我省的体育统考。这一改革,意味着实施了16年的“身体素质”体育统考测试模式即将画上句号。

  1989年到2002年,山西省的体育统考是按照1989年原国家体委和教委联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暂行规定》,测试100米、800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原地后抛铅球)等4项身体素质(占60%)和专项技术(占40%),实施“身体素质+专项”模式。上世纪末,随着各大高校扩招,我省参加体育统考的考生激增。实施“身体素质+专项”模式期间,专项测试中或多或少出现了权力寻租及徇私舞弊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统考的社会公信力。

  为了消除“身体素质+专项”模式的体育统考弊端,2002年,山西省招办进行论证后,本着“提高体育统考测试效率,维护社会公平”的出发点,决定从2003年开始,在体育统考中取消专项,实施“身体素质”模式。这一改革举措,虽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人为干扰,但也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体育统考难以全面考查考生的体育素质,导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下降,影响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对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长治学院276名山西籍体育教育专业新生调查后发现,他们中有61%在高中阶段课余体育训练时间不到一年,28%参加的是半年之内的突击训练,2/5存在专业技术学习困难。无独有偶,河南、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曾经取消专项,因生源质量严重滑坡,后又恢复专项。二是降低了体育统考测试难度,经过短期突击训练,体育成绩达线的考生比例出现大幅度增加,高校体育专业文化录取线也“水涨船高”,不利于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脱颖而出。2017年,我省体育统考考生中,高中阶段参加半年以下突击训练的高达65.7%,而山东、湖南两省(测专项)的这一百分比为41.6%。近年来,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录取的山西籍学生,有80%的学生文化成绩达当年二本线。然而,很大一部分常年坚持训练的体育特长生在高考竞争中失利,挫伤了他们的体育训练积极性。三是违背了“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等学校公平选择合格人才的高考改革原则”,人为加剧了“应试训练”的不正之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选学1-3项运动技能,培养体育特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包含有运动能力要素。“身体素质”模式下的体育统考考查内容,割裂了与高中体育课的必然联系。该模式下的“应试训练”成风,对高中课余体育训练也没有起到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无益于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针对“身体素质”模式的体育统考种种弊端,许多体育专业的专家学者提交提案或提出建议,希望体育统考中增加专项或运动技能测试。在体育界同仁的呼吁下,山西省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省体育统考改革是在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改革一方面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另一方面要与当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同步,目的在于要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体育统考要做到公平公正,首先要求项目和内容设置合理,具有好的效果和一定的难度,既全面考查体育基础,又要考查体育特长,以满足那些常年坚持训练的体育特长生的升学需求;其次,要做到测试过程公平公正,尽量减少项目差异。体育统考是一种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既要重视考试效率,也要重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有利于入学新生素质的提高。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重视中学生运动技能、体育特长以及体育综合素质培养,也给了学校、学生更多自主权。我省中学体育课中,除了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泳等项目外,还增加了新兴运动项目,如花样跳绳、民族健身舞、轮滑、体育舞蹈、街舞、踏板操、啦啦操、瑜伽、定向等项目。此外,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特长培训的也越来越多。增加专项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体育项目进行一般运动技能展示,符合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也能对积极开展(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学(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

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小兵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