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加速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学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更是走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列。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赵海涛,请他从前瞻和引领的角度介绍了人大附中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以及对学校带来的改变和颠覆,为未来学校装备建设提供启示。
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赵海涛
人大附中的智慧校园具有广阔的资源背景
人大附中是我国智慧校园建设的先行者。据赵主任介绍,主要有六个亮点支撑着人大附中的智慧校园发展:第一,创建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第二,人大附中联合12所学校发起组建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第三,人大附中信息中心牵头创建了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协作组。第四,人大附中与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人工智能+智慧校园的落地。第五,人大附中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第六,人大附中信息中心IT运维与管理获得ISO20000认证。
赵海涛主任介绍人大附中的广阔信息资源
智慧校园已对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学校管理发挥作用
谈到智慧校园对于颠覆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优质资源共享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时,赵主任说,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智慧课堂改变了课堂生态。人大附中让学习终端走进课堂,把以前学生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把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第二、智慧学习改变了学习生态。人大附中的自学平台把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进行了数字化信息收集,形成学业质量大数据,便于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第三,优质资源共享改变了教育生态。国家教育资源联盟网促进了教育均衡。但是,完全靠政府的力量和学校的力量去推动优质资源均衡是不够的,往往改变一个生态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市场和企业。第四、智慧校园让学校管理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更加民主和科学。
人大附中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工程创意实验室
信息化2.0行动计划落地学校须做好顶层设计
国家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做到一大两高三全。赵主任认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如何在学校落地,对于人大附中来说,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因为智慧校园是载体,没有智慧校园,只做一些局部的突破和散装的应用,形成不了完善的系统。信息化2.0在学校落地,学校一定要进行好顶层设计,包括学校的课程、教学、技术、环境、空间和组织架构,这些方面都要组合起来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落地和产生持续的效果。
人大附中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争做人工智能+智慧校园的引领者
赵主任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智慧校园建设,人大附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人大附中数据中心
——在教学上,希望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益。比如可以在教室里引入更加智能的助教APP,更加科学地分析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目的是达到老师精准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地学的目标。
——在安全上,建设平安校园,要让人工智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说,公共区域的行为分析,能做好相应的预警,让访客管理和人脸识别等针对平安校园的工作尽可能保障学校的安全。
——在管理上,也希望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管理主要是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就涉及到学生的德育和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考勤,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去进行合理化的辅导和干预。
应用切入、机制创新与开放融合
赵主任认为,从教育设备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相关学校、教育装备部门包括企业,需要在应用切入、机制创新和开放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学校应该从应用切入。学校的信息化要想取得实效,还是要从应用入手。学校的应用有教学的应用、有管理的应用等等。真正把握一线的实际需求,通过需求来切入和做信息化,应该是比较快的一个途径和手段。
——教育装备部门应该抓机制创新。机制创新不光是对政府部门,也是对学校来说的,机制创新最重要的是引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做事,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也不能封闭起来搞教育。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信息化再怎么做也只是昙花一现。机制创新,涉及到资金的机制、人员的机制、推广的机制和使用的机制。
——企业要开放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部分的企业有利益的诉求,造成了很多企业很难做到真正的开放融合。但是,从信息化整个发展的趋势来看,企业不开放,可能会被淘汰。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讲,目前应该抱团取暖。
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赵主任期望在国家的主导下,建设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大数据平台,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企业都参与进来,能够为学校提供一些比较个性化的应用。而一些共性的应用交给平台来做,在此平台下,第三方的平台能进来做一些开发,可以做一些收费的服务,也便于良性的教育生态的形成。如果政府不参与公共平台的建设,企业要做开发性的平台,达到大规模,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仅需要更多的资本参与进来,而且需要参与来做这些应用的企业足够多,教育信息化的生态才能慢慢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