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城路小学学生用VR设备观察物体。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观察物体》,正是有了VR技术,才能使课程得以延伸,在虚拟情境中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爱上了数学。”5月30日,青岛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题研究——“深融技术”子课题研讨会在朝城路小学举行。
朝城路小学利用VR技术上数学课,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利用3D软件上数学课,两地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同上数学课,实现资源共享。据悉,这是青岛市首次将VR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
■课堂
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
在二年级的《观察物体》数学课上,朝城路小学陈祥艳老师给每个组一只布老虎,因此不同位置学生看到的布老虎样子不同。随后,陈老师借助VR技术让学生观察布老虎,一动按键就可以看到布老虎的每个面了。
“此环节需要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借助VR观察描述,另一个同学倾听想象。观察之后用语言进行描述是学生建立丰富表象的过程,而倾听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经历想象、抽象的过程。”陈老师表示,通过VR技术学生学会了多角度观察物体。一个物体前面、后面和侧面各是什么样都清楚了,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在四年级的《观察物体》数学课上,胶州市常州路小学赵友山老师则采用了3D技术,让学生在平板上利用3D技术进行设计,在设计中运用3D软件功能直观地拼摆、验证、自主提炼出“添”和“减”两种不同的搭拼立体图形方法。学生借助3D技术,设计较复杂的立体图形,教学的梯度性得以体现。
■初衷
拓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二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课教材中提供了布老虎前、后、侧面的照片,练习册中也有闹钟、小狗的图片,虽然都是一些充满童趣的学习材料,但提供的图片都是平面图形、图像,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即便新媒体课件、视频呈现的也是二维的。”朝城路小学数学学科分管干部李民介绍,学校之前将VR技术引入了海洋课程和科学课程中,去年9月尝试将VR技术引进数学课堂,深融VR这一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了一个虚拟教学信息环境,能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据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刘仍轩介绍,VR技术应用到教学上的例子不少,却很少有人关注VR技术和数学学科融合,“数学学科能和VR技术结合的点不多,用的最多的就是空间立体几何,让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也可以建立二维和三维几何图形之间的密切联系”。
■评价
赋予数学课堂新契机
据了解,在刘仍轩老师引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究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每年进行一次。此前曾推出“电子书包”,每个学校都可以录制3至5分钟的教学小视频放在里面,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2016年引入专递课堂,城市、农村同上一堂课;2017年使用3D技术,让学生学会操作3D软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想象力;2018年首次尝试将VR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实现课堂720°模拟体验和观察,营造“兴趣化、游戏化”的学习氛围。
记者了解到,本次课题研讨会通过直播链接一经推出,得到了全市教师广泛认可,甚至省外教育同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编辑曲春蕊表示,评课形式很好,远在上海的她很受益。技术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赋予数学课堂的新契机,有了新技术,课堂有了新尝试,学生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数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黑龙江省教研员高枝国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福利,全国优质资源也实现了共享,青岛市为全国提供了优质资源。
(原标题:VR技术进课堂 市南胶州两小学同上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