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国外好用的“基桩检测仪器”大全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4-20 11:16 围观1284次

  

  PDI基桩动力学

  PDI是全球领先的深基础工程质量测试设备制造商。

  PDI为打入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挖孔桩、钻孔灌注桩等,提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解决方案。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使用。

  什么是基桩检测?

  桩基是深基础的重要形式,桩基的类型繁杂多样,属于隐蔽工程。不同类型基桩的承载力检测和完整性检测始终是桩基工程中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基桩动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

  高应变法

  概念:当作用在桩顶上的能量较大,直接测得的打击力与设计极限值相当时称为高应变法。

  主要测试方法:动力打桩公式法、波动方程法、Case法、曲线拟合法CAPWAP、锤击贯入法和动静法等。

  低应变法

  概念:作用在桩上的能量较小,仅能使桩土间产生微小扰动时称为低应变法。

  主要测试方法:应力波反射法、机械阻抗法、动力参数法等。

  常用基桩检测仪器

  01

  PDA-8G打桩分析仪

  符合ASTM D4945标准,适用于任意类型的深基础动荷载试验及打桩监测。包含基础承载力和完整性评估,对于打入桩,还可评价打桩应力和锤性能。采用SiteLink®(远程测试)技术,可与传统的(有线)或无线加速度计和应变传感器连接,在理想条件下,ICAP®能够在测试期间进行快速评估,采用“金标准””CAPWAP ®可进行深入分析。PDA-8G同样适用于ASTM D4633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能量校正。

  02

  PIT桩身完整性测试仪 

  符合ASTM D5882标准,采用冲击回波(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测试方法,同时可以评估未知的基桩的深度。可以连接多种传统(有线)或无线加速度传感器。PIT可采用单通道加速度数据采集或连接第二个加速度计或内置传感器的力锤进行双通道数据采集。

  03

  TIP热异常桩身完整性测试仪

  符合ASTM D7949标准,通过水泥固化(水化能)产生的热,评价挖孔桩和钻孔灌注/长螺旋桩(CFA)的桩身质量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用于钢筋笼内外混凝土质量的评估。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测试,无需太长时间,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速度。采用Thermal Wire®热丝系统或热探头两种模式进行测试。TIP由PDI公司与Founda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GE)公司合作开发。

  04

  CHAMP-Q跨孔透射法超声波检测仪

  符合ASTM D6760规范要求,通过超声波跨孔试验测试和单孔测试来对混凝土地基完整性进行评价。配备CHA-W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软件,同时可以选配3D断层分析软件PDI Tomo。

  05

  E-Saximeter打桩计数器

  记录打桩过程中的具体打桩锤击数,配备可选的配件后,可同时测量打桩锤动能与桩贯入深度。

  06

  SQUID孔底质量检测仪

  对挖孔桩或钻孔桩的底面质量进行客观、定量的评定。仪器包含静力触探探头和位移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持力层上部软土或沉渣的厚度及持力层的强度。

  07

  SHAPE成孔质量检测仪

  在湿孔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前,提供了一个快速、经济、可视化的,对桩孔开挖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SHAPE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质量保证测试装置,用于确定深基础,例如钻孔桩,地下连续墙,条形基础等的开挖尺寸和垂直度。

  08

  PIR桩基施工记录仪

  适用于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自动监测设备,能够显示泵送灌浆量与深度的关系及其他相关参数,符合深基础协会螺旋灌注桩施工指南,满足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 GEC第8条有关螺旋灌注桩的相关要求。

  09

  GRLWEAP打桩过程模拟软件

  基于波动方程的打桩分析程序,可进行可打性分析和打桩模拟;软件可输出各种静力学分析结果和检查员图。并且还有特别适用于海上长桩,斜桩打桩分析的海工版可供选择。

  10

  SPT标准贯入分析仪

  根据ASTM D4633标准和欧洲标准(EN ISO 22476-3:2005)要求,通过测量力和速度,确定SPT锤的锤击能量。

点击进入广州欧美大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黎风清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