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优秀案例580*60 校体购2

烟台发布青少年体育工作“路线图”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2-05 15:42 围观338次

  日前,我市召开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划定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路线图。新的一年,我市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位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游泳普及工作将向基层延伸,在部分中小学校设立科学健身指导站,到2020年力争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100所、市级达到50所。

  后年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100所

  发展青少年体育,平台是关键,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9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所,其中烟台一中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同时,我们还连续两年投入100万元,在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开展了橄榄球、手球、击剑等特色体育项目,收到了很好效果。”市体育局局长郑俊杰在会上表示,未来,我市将不断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命名和动态评估工作,用好扶持政策,到2020年力争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100所、市级达到50所。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课外体育锻炼体系,使每位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积极推进“校一品”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冰雪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促进其它项目的均衡发展。

  努力提升教练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制定实施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执教能力和水平,并从中培养一批优秀业余训练教练员、裁判员和全民健身辅导员。

  部分中小学设科学健身指导站

  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普及和健康夏令营,促进青少年科学健身不失为良好选择。

  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普及和健康夏令营。2014年,我市作为省内首批试点城市,启动开展了中小学生游泳普及活动,安排配套资金32万元,依托烟台市游泳训练中心,利用暑假首批培训了3200人。至2017年,游泳普及活动已经开展4年,投入资金107万元,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资金80万元,举办了两期健康夏令营,共有800名符合要求的超体重中小学生参加。“从今年开始,游泳普及工作要向基层延伸,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郑俊杰说,市游泳训练中心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全市规划和培训,体彩公益金扶持建设的游泳馆,要对社会低收费开放。

  从今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体育惠民科学健身”工作规划(2018-2020年)》。按照规划,市体育局将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成立烟台市青少年科学健身管理指导中心,在部分中小学校设立科学健身指导站,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中小学校进行推广。针对在校青少年人群中存在龋齿、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整合卫生、体育及教育资源,从饮食、运动、治疗等领域,进行全面干预,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打造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

  新时代,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构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竞技体育。

  如何发挥好竞技体育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积极推进县级体校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眼下,我市还没有体校的莱山区、高新区、开发区和长岛县已经启动新型体校的建设工作。下一步,将各选择一至两所教学资源优质的中小学,为其植入体育元素,加挂体育学校牌子,开设奥运体育项目不少于3项,在训学生不少于100人,配备专职教练员、专用场地设施和专项经费。同时,在县级体校的发展中要拓展办学空间,开门办学,探索县级体校“1+N”办学新模式,依托县级体校,将相关体育项目布设在辖区内的普通中小学校。

  抓好青少年体育竞赛工作。在加强教体结合的基础上,改革完善市级运动会竞赛办法,优化项目结构,淡化成绩排名,强化人才培育;建立健全以市级运动会、县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运动会为主体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通过共同举办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以及联合组队参加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等比赛,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形成科学的体育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县市区体育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结合本区域的体育特色,积极打造1-2个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体育赛事,逐步形成“一市一品”的体育竞赛格局,不断提升体育比赛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来源:水母网 作者:刘洁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