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优秀案例580*60 校体购2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报告(2015-2017)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2-02 09:52 围观3356次

  自2014年年底以来,教育部坚持党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园足球工作整体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国家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和要求,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在新时代继续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始于2009年。自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以下简称“校园足球”)。近三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足球事业的决策部署,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实现足球强国梦的重要支撑,作为足球改革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和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强化协同联动,贯彻“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在大力普及发展校园足球、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和规模、不断提高教学、训练、竞赛水平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2015年以来,为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等主管职责,教育部召开5次部党组会议、1次部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校园足球工作。部党组成员有关校园足球工作的批示76次、考察调研5次、参加校园足球工作相关会议17次、专题研究工作4次。

  经国务院同意,于2015年1月成立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后,也于2017年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先后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同志、陈宝生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体育总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3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校园足球重大改革举措和重点改革任务,切实发挥了组织领导、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的作用。

  强化制度建设。出台《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关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等7个制度性文件,规范组织实施,打牢制度基础。

  强化协同推进。坚持协同推进,完善发展校园足球的多部门合作格局,建立并完善在工作推进方面与中国足协的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

  (二)坚持普及为要,优化发展布局。

  明确事业“初心”。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立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足球运动规律和足球人才成长培养规律,着力实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磨练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等“四位一体”校园足球工作目标,并以此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

  打牢普及根基。构建“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四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推进格局,要求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组建校队参加校际联赛。截止2017年7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8所(其中小学10022所、初中7111所、高中308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3至4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其中省级试验区3个,分别是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计划单列市、省会和地级城市9个,分别是青岛市、厦门市、深圳市、成都市、武汉市、兰州市、郑州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山东省滨州市)。复核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情况,调研发展质量。据统计,以百分制计算,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平均得分87.79,优秀率为74.12%。目前,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共有77所,2015年招收477名学生、2016年招收474名学生、2017年招收491名学生,录取率为6~7.5:1。大力发展校园女子足球,在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与国际足联、中国足协开展女子足球推广活动。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66.7%的受访者表示学校中男生和女生都参加足球课,这表明女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较为普遍。

  推动区域落实。2017年5月,教育部与2015和2016年认定的6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推动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在县域内构建完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2017年与12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强化目标管理和发展质量考核。

  (三)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场地、师资基础。

  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三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48亿元校园足球扶持资金,各省(区、市)投入校园足球的财政、体彩和社会资金等累计196.03亿元(2015年42.72亿元,2016年80.04亿元,2017年73.27亿元)。教育部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2014年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基金,接受社会捐献。

  落实场地建设规划。2016年4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把握底数,统计、核实各省份校园足球场地现存数量和未来规划建设数量。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校园足球场地51054块,“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改建场地38944块,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场地将达到83726块。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落实《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新建、改建“十三五”期间4万块校园足球场地的任务。面向17省份开展校园足球改革发展配套政策、场地建设、青训体系建设等重点督察工作。从督察情况看,各地普遍出台加强校园足球工作的制度文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和场地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防范制度、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等方面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展。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和《全国足球场地建设规划(2016-2020年)》落实情况专项督察,并向国务院呈报督察报告。各地借国家大力发展足球事业的东风,普遍通过多种资金渠道加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力度,这为我国足球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全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2014-2018年)》计划投入资金390.8亿元,规划建设学校运动场馆3.28亿平方米,重点向农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倾斜。据统计,2015年、2016年全国学校运动场馆面积分别为13.65亿平方米和14.04亿平方米,新增学校运动场馆面积2800万平方米和3900万平方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力度。师资短缺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短板。据统计,2015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65638人,201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85348人。三年累计新增体育教师73298人,其中有足球专业背景的15594人。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新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国家和地方三年累计培训23万多名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有力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依托高校等设立5个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聘请国内外专业足球讲师培训了840名持有英格兰足球总会、亚足联D级以上等级教练员证书的校园足球教练员。选送1100余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法国、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开阔了基层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足球专项技能,其中有540多名教练员取得英格兰足球总会颁发的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开创了校园足球教练员在国外取得外国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的先河。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兼职校园足球教师制度。

  (四)打牢教学根基,完善课余训练、竞赛体系。

  组织国内外专家研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与中国足协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165”行动计划》,整体规划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实现教育部牵头负责的校园足球与中国足协负责的职业足球和青少年足球融合发展。

  教学是基础。拍摄制作365集足球运动技能教学示范短片并向全国免费推送,组织编写360节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各20节),目前正组织拍摄成示范课,指导一线校园足球教学。

  训练是重点。试点推进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工作,到2020年计划规划和建设200个训练营。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项目传统体育学校等积极开展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

  竞赛是关键。持续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深入开展校内班级和年级竞赛。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各地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校园足球竞赛格局,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15年以来,全国参加校园足球小学联赛534.70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初中联赛276.13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高中联赛165.35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大学联赛27.90万人次。全国参加四级联赛1004.08万人次。累计15564人次学生参与了两届校园足球冬令营和三届夏令营,实现从小学到高中全覆盖,并由外教和中方专家联合执教夏令营总营。把足球作为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重点项目并完成各项赛事组织。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互鉴,学习有益经验。

  融入国家元首对外国事访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和德国默克尔总理共同深入校园足球训练营、观看中德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校园足球工作的亲切关怀。中国校园足球运动员在友谊赛中的精彩表现得到了中德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誉。落实与德国足协签署的校园足球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中德青少年足球交流合作;选派133名校园足球冬令营全国最佳阵容学生运动员赴德国、西班牙、英国开展训练营和友谊赛,让他们在与足球强国青少年的比赛、交流中提高竞技水平;引进西班牙具有职业级证书的优秀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夏(冬)令营。

  拓宽合作国别。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国体育部门和足球协会洽谈足球合作意向,以扩大青少年足球交流与竞赛、培训中方校园足球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训练、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等深化足球合作。

  引进外教执教。三年累计聘请360多名高水平外籍足球教师到国内任教,使青少年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这些足球外教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所执教学校的师生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

  (六)切实先行先试,培育推广有益经验和模式。

  校园足球工作实践中,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落实综合保障等方面积累起了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教育部已把校园足球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引入到校园篮球项目中,并将陆续引入到冰雪运动、校园排球、校园网球、田径、武术、游泳等项目中,切实发挥好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

  (七)浓郁足球文化,强化学理支撑。

  培育足球文化。深厚的足球文化是发展校园足球、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的重要土壤。教育部积极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校园足球。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了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改革试验区为宣传对象的48集《校园足球先锋》、以校园足球夏令营为主题的41集《中国少年足球战队》和100集校园足球新长征专题片,网络直播夏令营赛事200多场次。委托中国教育报开展“校园足球神州行”专题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也大大提升了参与校园足球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家长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编发12期校园足球工作简报,出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年)》,出版发行《校园足球》期刊34期计40多万册。依托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校园足球主页、创建校园足球微信公众号,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展示平台为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校园足球工作电子档案,各省级、市级、县级校园足球工作机构也普遍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两微一端”宣传推广校园足球,营造了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智库支撑。2015年6月,成立了由37名业界专家、体育和教育系统足球理论和实务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代表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多次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有针对性地研究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审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校园足球相关研究项目20项。

  (八)凝练工作经验,把握发展规律。

  校园足球历经三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经验和规律。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发展校园足球的根本保证。教育部党组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园足球工作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二是切实落实“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和要求。教育部赋予校园足球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探路的先行先试地位,在经费、政策、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等方面特事特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坚持亲自抓校园足球工作。

  三是坚持协同推进。抓好校园足球工作,绝非教育部或教育系统一家的事情,需要和发展改革、财政、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共青团、足协以及关心和支持校园足球工作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协力推进。

  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青少年学生是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主体,要坚持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增强校园足球的吸引力、参与性、兴趣性,实现快乐足球、趣味足球。

  五是坚持育人价值和功能。发展校园足球,普及是方向,育人是根本。坚持把校园足球作为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搏精神与意志品质的重要方式。

  六是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和足球运动规律。在校园里开展足球运动,既要尊重教育规律、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又要尊重足球运动规律和优秀足球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

  总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校园足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局面,校园足球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球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士、相关媒体和关心中国足球发展的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一致赞誉。

  二、当前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三年的努力,校园足球工作开局良好、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校园足球更重视了,全社会对校园足球更关心了,舆论氛围更浓厚了。为突出问题导向,教育部认真梳理了当前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有条件的地区投入校园足球工作的经费甚至超过中央财政投入的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而条件薄弱的地方甚至难以设立校园足球扶持资金。三年来,国家和地方已经在加强校园足球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发展的师资、场地、政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明显加强,但仍需要久久为功。有些地方在校园足球的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

  二是对校园足球价值的认识有待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最重要标准。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踢足球会影响学业成绩。一些学校限于硬件、师资等条件难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用翔实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有力证明足球等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还会促进成绩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家长、学生对校园足球综合价值的认识,内化为发展校园足球久久为功的“韧性”。通过积极努力和有效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并非“急就章”,而是强化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本来要求;并非国家的外在要求,而是学校体育深化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非“一时热闹”,而要务求实效。当然,培育和形成校园足球文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的精髓要义所在,距此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是机制化推进工作有待加强。各地限于人力、财力、资源保障和传统思维与思维定势等的影响,在校园足球工作中,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规划、轻督察”现象,文件和规划是下发了,但抓校园足球工作的“招数不硬、措施不实”问题依然突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硬招和实招不多,相关措施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注重比赛等活动的开(闭)幕式等形式主义问题也确实存在。

  四是资源条件短缺状况亟待改变。大力推进校园足球以来,校园足球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但组织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和地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这是制约校园足球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属于“小三门”,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缺口较大,需要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戮力攻坚,精心谋划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校园足球工作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校园足球工作也站在了新时代。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和改革要求,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硬、实、新”,精心谋划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新作为开创未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在全面梳理三年来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把准薄弱环节和关键短板并深入剖析原因,剑指问题,破解矛盾,既广拓普及的“面”,又深耕提高的“点”,以扎实的作风和业绩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

  (一)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在校园足球工作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强化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和特色学校遴选标准、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训练、竞赛、安全风险防范、师资和场地建设等校园足球工作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靠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相关竞赛规程和年度发展报告制度。在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的“点”和“面”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成“体”,切实强化对校园足球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估和督察,进一步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督察,以督察促落实。

  (二)加快整体推进,构建完善体系。

  一是制定规划并高标准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系统规划,坚持标准,推动各地在2018-2025年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进一步打牢普及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

  二是打牢教学根基。大力培养培训校园足球师资,引进国外足球强国的教材、教师和教练,拍摄360节足球课教学视频并在全国推广,在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实现校园足球教学标准化,以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改革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三是完善竞赛体系。完善“校内(班级、年级)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加大校园足球普及力度,强化考核,推动各地切实开展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建,让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在联赛比拼中脱颖而出、不断成长。

  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夏令营工作质量和水平。公布2015-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冬)令营最佳阵容名单,接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监督。规范校园足球夏令营组织工作流程,整体提高质量和水平。以德为先,强化对学生的品德考核,把学生的品行表现作为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选拔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引导和要求各地规范化开展省级校园足球夏令营,公正公开透明选拔校园足球最佳阵容,做实校园足球选拔性竞赛体系。

  规范有序开展校园足球赛事。尊重规律,突出校园足球特点,在调研摸清当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展的各项校园足球赛事的基础上,会同中国足协和各省级校园足球工作管理机构科学统筹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切实发挥赛事的展示运动技能、提高竞技水平、育人的综合作用。

  四是建好“满天星”训练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月5日在柏林观看中德足球友谊赛时的重要指示,完善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体系,在2017年试点建设10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国精心布局50个左右的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选聘高水平足球外教和中国本土教练执教,严格落实每周“两训一赛”要求,打牢做实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搭建高水平、有发展潜质的校园足球运动员训练和竞赛平台,为有发展前途的足球苗子成长保驾护航,创造条件提高校园足球优秀学生运动员的足球竞技水平,开辟中国优秀足球竞技人才成长新通道。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各地参照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模式,组建省级、市级、县级训练营。

  五是全面提升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建设发展质量。校园足球各项工作都要着力制定标准、强化评估、突出绩效考核,着力解决校园足球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到位问题。研究出台加强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工作考核标准并推进年度考核制度,推动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全面落实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任务,以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卓有成效的改革发展工作优化校园足球区域布局,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六是畅通升学通道,突破发展政策瓶颈。会同中国足球协会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破解政策壁垒,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畅通他们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的通道,进一步激励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足球运动。

  (三)凝聚多方合力,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社会组织和企业等支持和参与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很高,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从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加大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满足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学生的发展成长预期,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和安全健康。

  强化与足协、体育部门的合作。一方面,要互相支持、互通有无,在教学、训练和竞赛、教练员培训等方面相关扶持;另一方面,要目标统一、分工协作、整体推进。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2月1日

来源:教育部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