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1-18 09:28 围观1785次

  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普遍应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应加大科技力量在后勤的投入力度,让‘汗水’成分少一些,‘智慧’成分多一些,最终建成‘智慧后勤’新模式。

——北京交大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郝志如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校办学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融入校园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校园空间绿化理念和绿色建设中找到一个融合的平衡点。

  为满足院校需求,推动绿色校园2.0的建设,作为国内首个以“绿色校园建设”为定位的业界最大规模盛会,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以及教育部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校园节能环保成果展示会暨第二届中国校园节能环保创新论坛”将于2018 年 3 月 7 日-9 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绿色校园2.0论坛 感知未来节能新趋势

  未来,绿色学校建设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2018中国校园节能环保成果展示会暨第二届中国校园节能环保创新论坛将全面开启实效整合行业资源的专业模式,国家节能中心有关领导、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节能办公室负责人与国际节能权威将共同出席此次展会论坛,两百余名业内专家和知名企业携手亮相,汇集众多国内外业界校园节能品牌企业,为您呈现一场节能的盛宴。

  其中,以北京康爱医养家具有限公司(美国KI家具)、北京航点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仁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教育先锋企业,将展示其先进技术与院校教学实际应用的特色与成效,专业、全面地呈现校园节能的解决方案,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带来国际化视野下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机遇,通过展览会的专业平台联合展出绿色校园建设的未来趋势。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2017年节能论坛曾邀请的专家学者

  绿色校园2.0 将会怎样颠覆传统节能?

  2018中国校园节能环保成果展示会除了专业全面的展区设置外,展会现场独创的“绿色节能环保体验专区”将展出当下最为先进的节能技术产品,用前沿技术产品刷新您对校园节能的认知。

  绿色校园2.0不是一个概念,数字化让校园节能有“尺度”可量。“智能化地下管网智能探漏系统”“电梯自发电”“校园版新风系统”“智能家具”“雨水拦截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等平台系统,包含电能计量、供水计量、智能路灯、消防无线等多个监控子系统,综合应用网络、通信、信息、控制等前沿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节能。

  为促进绿色校园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此次论坛,将邀请一批国内外优秀绿色建设示范学校,结合节能展会现场产品的体验,从数字化、智能化等多个专业角度,用产品+案例的模式助力绿色校园2.0的建设。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领导亲临校园新风系统展位

  一场不容错过的校园节能顶级峰会

  2018中国(北京)未来教育装备展,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专业教育展览会,未来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七大专业论坛与专题展会相结合,多维度彰显“前沿性、专业性、全行业”三大特色。

  中国校园节能环保成果展示会暨第二届中国校园节能环保创新论坛将与2018中国(北京)未来教育装备展同期同地举办,为展会和论坛提供强大支撑。

  通过“展会+论坛”“产品+体验”的多种全新组合方式,展示绿色校园建设的新技术、新前沿、新动态;通过绿色校园建设的成果,展示绿色校园的新案例、新应用和新趋势。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2017年中国校园节能环保创新论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绿色校园”建设目标。学校作为国家最大规模的公共政体部门,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应严格遵守国家的绿色发展方针政策,为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保发挥示范性作用。

  怎样行之有效地构建绿色校园生态圈?又怎样打造绿色型应用环境?

  中国校园节能环保成果展示会和中国校园节能环保创新论坛,将于2018年3月7日至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让我们共同见证未来学校绿色学校的新样态!

绿色校园建设开始迈入2.0时代!

 ​ 展会官网:2018中国(北京)未来教育装备展示会暨中国(北京)未来教育高峰论坛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张肖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