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次奔波之后,2017年11月,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的学生们满心欢喜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家。他们从未见过这样一座学校:教室不是四面墙壁,而是大面积使用透明玻璃,教室内外的人可以看到彼此;教室里没有黑板、讲台、固定桌椅,而是放置了投影仪、彩色沙发、可移动桌椅。“华丽”“高级”“设施真的很好”,学生用这些词语评价他们的新校园。
进行教育改革之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发现,过去的学校空间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决定建立朝阳未来学校之后,校方选择了之前负责校园改造工作的BIAD国际工作室Crossboundaries,希望更进一步,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学校。
Crossboundaries一直在探索教育空间的新可能,合伙人董灏认为,未来学习不应被外界压迫、推动,而是人内在的、自发的需求,他希望打破传统学校设计的套路,打造一个适合未来教育的校园:开放、丰富、持续生长。
丰富的色彩培养丰富的感知能力
朝阳未来学校位于北京市北四环内,原本是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中学,2000年左右成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一部分。老教学楼是典型的“走廊+教室”传统设计,无论是安全还是功能布局,都已无法满足朝阳未来学校的需求。
在场地调研时,Crossboundaries发现,尽管老校舍陈旧、无趣,但外墙上的爬山虎却为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一年四季都去场地看过,所以看到了爬山虎在四季的变化,这成为设计的一个灵感来源。”主创设计师之一高暘说。
因此,设计团队为学校选择了从绿到红的渐变色彩,并进一步细化为多种层次的绿、黄、橙、红。色彩不仅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承载视觉导视功能。每种颜色从墙面、地面等建筑元素一直贯彻到家具、标识等细节。
在外立面,为了对外展示学校全新面貌,设计师为教学中心朝外的一面选择了有生机的绿色。对内,教学中心外立面的整体色彩较淡,凸窗根据对应室内空间不同开放程度,设计成不同的突出程度,并选择对应的区域色彩。
在内部空间,教学区主要使用了绿色和黄色,绿色代表教学相关楼层,黄色代表辅助功能楼层。同时,不同层次也提示了不同功能,例如女生宿舍中,黄色代表学生宿舍,橙色代表老师宿舍,而校园中女生使用的卫生间也是黄色为主。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不同于机器,需要拥有更多感知能力。”董灏说。作为建筑师,他相信空间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校园本身也可以承载教育功能。
开放≠打开,开放更需要建立联系
在教学上,朝阳未来学校取消行政班,实行书院制、导师制、小班化教学,然而整个校区只有约27000平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打造适应走班制的校园,这是Crossboundaries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开放,是朝阳未来学校的关键词。“开放不是简单地‘打开’,这样就散了,成为一盘散沙。”董灏说,“越是开放,每个区域灵活性越高 ,设计越要强调联系,通过各种线索联系起新的行为方式和使用逻辑。”
在教学中心,约有一半的空间是开放教学区。“教室”不再是四面墙围合的空间,并取消了黑板、讲台、固定座位。开放教学区大量使用了玻璃,让空间更透明,同时为师生提供投影仪、可书写桌面、可任意组合的家具。
“我们事务所的办公室除了大门,连门都很少。”董灏说,“一群做相似事情、相似思维的人,空间越透明,对他们越有帮助。透明的空间可以促进沟通、联合,不会让学习回到过去那种割裂、控制、施压的形式。”
如果只是打开墙壁,这样未经设计的开放空间对师生来说并不好用。Crossboundaries在开放教学区的核心位置放入半开放的“教学体块”,消除原有建筑结构“柱子林”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将开放教学区分为4个小区域, 加上体块本身空间内共有5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
教学中心每层设置的教学体块不同,既有导视作用,也辅助学校教学。例如5层是人文中心,朝阳未来学校在教学上希望学生通过表演,身临其境地参与、理解历史和社会事件,因此设计团队嵌入的教学体块是大、小两个舞台以及后台,作为师生表演情景剧的场所。
在开放的同时,朝阳未来学校也考虑到空间的私密性。讨论方案时,校方提出,学生宿舍尤其需要私密感,因此希望设计团队能兼顾开放与私密。
原有的老宿舍楼是4人或6人一间的标准宿舍,空间非常紧凑。Crossboundaries分析,之前的宿舍浪费了大量空间在两床之间的走廊,并且缺乏公共交流区域。“我们认为宿舍不止是睡觉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家。”高暘说。因此,设计团队将原有的两个宿舍打开,合并成8人、10人间,为每个学生床位安装床帘,尊重学生的隐私,宿舍中放置了沙发、小桌,让宿舍成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地方。
设计一座继续生长的学校
落成之后,高暘去学校里拍照,和学生聊了起来,“桌子不就应该是圆的吗?”学生好奇地问,于是高暘特意展示了教室里的家具怎么变化:12个梯形桌组成圆圈,进行学校的12人哈克尼斯圆桌讨论;6个桌子组成直线,成为一个长桌;3个桌子放在一起,形成小的讨论区 ……
Crossboundaries为学校留下了充分的未来发展空间,例如在参与家具选型时特意选择尺寸,让使用者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变化。未来,Crossboundaries期待老师、学生发现校园的更多可能,并且探索出自己的使用方式。
董灏相信,学习可以发生在朝阳未来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在未来,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学校。”他说,“我们希望‘学校’挣脱束缚,成为一种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