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打造“三通两平台” 促青岛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12-15 13:12 围观616次

  ​

  青岛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中心,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实现青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路子。

  一、统筹引领,创新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

  (一)顶层设计、建章立制,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青岛路线图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印发了《青岛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指标(试行)》《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4-2016)》《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等文件,建章立制,细化措施,强化落实,有力地保障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创新网络安全工作模式,深入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市教育局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会同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通知》,厘清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保障网络高效稳定运行。

  (二)统筹规划、专家引领,打造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青岛模式

  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我市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建立了重点工作例会制度,探讨问题解决策略。重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青岛市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2016年10月,我市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模式获教育部表彰,并成为教育部《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参编工作唯一地级城市。

  (三)架设沟通桥梁,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融合发展

  连续三届成功承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塑造了青岛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城市的品牌,提高了青岛城市的影响力。信息化产业博览会、高端论坛、国际比赛等活动如火如荼,全球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纷纷进入青岛,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合作在青岛已成为新的常态,2016-2017年,我市分别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实现150多次国际间同步课堂,有力助推了全市国际视野的开拓。

  二、多措并举,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多方参与机制,围绕“三通两平台”不断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市先后投入10余亿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扶弱扩优的原则,自2011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投入1.04亿元,区市配套资金7637万元,新建、升级736所农村中小学校园网。我市已全面建成涵盖市、区(市)、校三级的青岛教育城域网,城域网骨干带宽从1G升级到40G,互联网出口带宽从1G升级到10G,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013年全市1199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青岛教育城域网,提前四年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2014年,中小学建设完成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3万个,全部中小学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提前三年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创新PPP模式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省、市三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2015年建成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开通30余万个网络学习空间。我市成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

  (二)加强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打造基础数字智慧学习生活环境

  2014年市本级教育专项资金投入1060万元,区市配套资金3.6亿元,全面启动数字智慧校园建设。2016年,全市944所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90%,校务管理和行为数据归集形成应用体系,推进学校科学治理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连续3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300所农村薄弱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位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第一名。信息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

  三、应用驱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

  (一)创新资源确权保护和流转机制,资源汇聚、共建共享模式逐步完善

  创新建立资源版权保护机制,探索试点基础资源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个性化资源社会提供、市场选择的资源汇聚、共建共享模式。全面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共享工程,建立教师参与信息化利益分配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优质资源汇聚、确权、流转机制的城市。

  (二)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应用推广新模式,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新常态

  成立“网络条件下农村小学生能读会写”等课题协作体5个,全市汇聚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典型应用案例300多个,教育信息化“区区有典型、校校有案例”的整体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通过典型带动,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处处可用,时时能用、事事适用”的青岛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三)创新信息素养评估机制,全面启动实施青岛市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师生信息素养标准,建设全市信息素养提升测评系统,整合利用各类培训和各项赛事,搭建全市信息素养提升平台,系统提升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全市创新教育结出硕果,智能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游戏化学习、虚拟现实等教育创新手段在青岛学校遍地开花。2016年起,培育了10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师团队,建成13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改造300所农村薄弱学校,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中央电教馆授权青岛市教育局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青岛组织委员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我市成立全国唯一一个互联网学习研究工作站,青岛参与《2017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编写,向全国展示青岛信息化推进模式。

来源:乐学网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