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铁公鸡”浪莎股份股价连续下跌,5天时间跌幅接近40%,一度成为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其上市19年、借壳10年赚4亿多却从未分过一次红。
在早前的12月1日,证监会发言人高莉在例行会上就曾表示,证监会将加强对“高送转”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尤其对其中长期没有现金分红的“铁公鸡”严格监管。监管层再提分红,也将未分红公司推上风口浪尖。
分红是投资者获取收益最重要的保障,无论是现金分红还是高送转。那么,在A股类教育上市企业中,哪些是“铁公鸡”呢?不分红的原因有哪些?是历史遗留原因还是业绩原因?蓝鲸教育下面给您带来深度解析。
现金奶牛,贫富差距大
“上市公司常见不分红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无钱可分,企业自身的净利润很差或者亏损,只能勉强维持其运营;二是为了扩大规模,需要将钱用到战略发展上,而不进行分红;三是有钱但舍不得分,老板和管理层忙着自己套现”。一位证券分析师对蓝鲸教育说道。
截至12月7日,沪深两市3450家上市公司中,有32家保持上市以来零分红的历史,占总数的比例为0.92%。其中,教育类的*ST紫学保持了24年不分红。
据蓝鲸教育不完全统计,上表企业中分红次数最多的是*ST爱富、新南洋、鹏博士,分别达14次、11次、10次。分红资金总额前三的是鹏博士、威创股份、科大讯飞,分红金额分别为9.53亿、7.43亿、6.76亿。同时,这三家企业的净利润也位居前列。
在股利支付率方面,高乐股份、威创股份、科大讯飞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0.61%、37.05%、30.29%。而这17家教育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仅为22.15%。换言之,其实教育领域的A股上市企业分红比例并不高。
教育领域是众所周知的现金奶牛行业,为何分红比例并不高呢。针对此情况,上述分析师对蓝鲸教育表示,按政策来说,公司净利润分配顺序首先是弥补公司上年亏损,其次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然后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最后才是支付普通股利。按照证监会的分类,目前纯正的教育上市公司只有3家。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是跨界进来的,这就会带来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有很多这类企业会优先选择把净利润用于弥补上年亏损,分红次数也就少了。
A股不如新三板
*ST紫学的原主业为游乐设备综合服务与物业租赁业务,于1992年7月上市,2015年通过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及收购学大教育集团,并引入紫光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ST紫学近10年来净利润一览)
从近10年净利润来看,*ST紫学之所以24年未分红,是因为根本无钱可分。
鹏博士是国内民营电信龙头企业,由于其在教育转型方面投入还不够大,所以分红金额最高代表企业换为第二位的威创股份。
(威创股份近10年来净利润一览)
威创股份自2002年上市以来,合计完成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分红次数为7次。自2015年开始,其通过收购切入幼教领域,仅收购幼儿园资金总额就已达18.68亿元。根据今年三季度报显示,威创幼教利润占其总利润的份额超过70%。
相比A股,新三板教育企业的分红情况就要好很多。比如,2016年高思教育进行了10派52.00元的超高分红,新东方网和睿易教育也推出了10转20的高送转方案。同时,2015年倾向于通过转股的方式扩大股本,2016年就集中于现金分红。
同样是教育企业,为何A股和新三板分红区别如此悬殊呢?业内人士解释道,首先,新三板的教育企业血统很纯正,业务全部是教育业务,不存在A股多主业的情况,所以也就不会吃掉一部分净利润。其次,净利润是业绩的直接体现,新三板企业相对来说在教育行业的沉淀积累更深,A股企业更多是通过资本运作,在教育业务方面差了些。最后,未来资金运作能力强的企业,业绩和分红也应该是最好的。比如新南洋、开元股份等为代表的企业。
企业赚了钱,给投资者分红是一件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最怕的就是不分红的企业还想着大手笔圈钱,在资本市场各种讲故事。最终受益的只是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股票市场俨然成为一个套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