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快报》报道,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明确,广东省未来将从各方面增加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和优质资源。预计到2020年,各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同时要求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
这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行政部门在学前教育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就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学前教育机构和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正在日益变得更为严重和紧迫;二是收费高的问题。在大城市,幼儿园收费动辄每月四五千元,对于多数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极为沉重的负担;三是办学质量和办学安全的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完全依靠市场和社会是难以得到解决的,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参与就是灵丹妙药,一抓就灵。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参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好比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不能解决小学、初中教育中所有的问题,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大体上得到解决。而办学质量和办学安全的问题,至少能够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这也告诉我们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化,这已经逐渐形成了共识。当然,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化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尚有困难,但对于行政部门来讲,在当下,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朝这个方向过渡和转化,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参与的力度,并且成为学前教育的主导性力量,为将来的义务教育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其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就是基本的要求。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意义不仅仅体现孩子就学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还意味着收费的降低,也意味着教师资质的规范化和收入的提高。事实上,不断曝光的学前教育问题,与幼儿园教师资质不多、收入偏低息息相关。在这个进程中,民办幼儿园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比如可以通过提供补贴、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民办幼儿园承担一部分公办幼儿园的职能。
政府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监管方面。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在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方面,要投入比中小学教育更大的力度,这是幼教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这个方面,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需要的是资源投入和监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