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班牌助力班级智慧化管理
——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定制班牌应用案例
一、背景与起因
电子班牌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的系统之一,是学校日常工作、班级文化展示和课堂教学管理等实现智慧校园的应用载体。常规的电子班牌均是安装于教室门口,显示班级信息,当前课程信息,班级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的通知信息,实现了学校日常工作与环境美化的完美融合,为全方位培育和打造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一个窗口。
然而,对于现行的公办中小学校,由于学校均处于大班额,学校和班级的大量信息与资源呈现在班级门外学生有限的活动区域,其实更多的是基于校内学生之外的观瞻群,对于服务学生及学校内部管理和文化影响就显得资源不对称,未能做到深层次的物尽其用。
二、做法与经过
1.了解班牌功能,实施布点移位
常规的电子班牌可由班级自行管理,也可学校统一管理。其功能可显示年级、班级、班级徽标;班级风采展示,如班级活动、师生风采、班会视频、学生发言、学生评比、作文展示;电子课程表,可实时从校园系统中采集课程信息,也可手工录入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任课老师、当前课程、下节课程等;公共信息显示,时间、天气预报;通知信息显示,例如放假通知,学校新闻,调课信息、寻物启事等;考场公示,所有教室集中联网统一发布考场名称、号码、考试时间、考场注意事项等;触摸互动展示及考勤记录等情况。
如此强大功能性的电子班牌,放置在教室门口有限的廊道空间,很难使其效能普惠到班级每一个学生,对于课间班级的学生出入亦是一种不合理、缺乏安全考虑的设置。因此,将班牌分布点由室外移至室内教室后墙,与班级后面黑板融合的设想成为我校班级管理的一大创想。
2.分析班级特质,定制班牌硬件
我们将横式的班牌改为纵式,安置在后面黑板报的左侧,便于与后面黑板报和谐布局。考虑到大班额学生安全,将触控式屏幕改为普通显示屏,屏蔽互动功能,减少人员外力触碰。
由于学校是大班额公办学校,开放、实用、简易的使用决定了我们需要甄选电子班牌的功能,为学校和班级管理与服务提供便利。并在后台终端设置机器的自动开、关机时间(即工作日8:00-17:00),同时也支持管理员远程在线关闭指定的智慧班牌,以节省电量、方便管理。班牌在教室后墙,处于学生的身后,屛闪不会影响课堂学生听课。
3.实现私人定制,提升平台共赢
对班牌功能的私人定制,是本着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新颖的师生交流及校园服务而建立的智慧平台。学校信息中心会同教学、德育、总务等部门负责老师共同学习、分析、敲定班牌的功能界面。最终形成以下几大平台功能模块:周工作安排、通知公示、图片视频、学科作业、每日一读等五大区域。
“周工作安排”:每周一由校长室发布一周校园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属于班级群发模式,在班级告知师生周工作;
“通知公示”:由学校部门发布当天重要通知,学校师生群体事项公示,以及班级学生各项常规的公告和提醒;
“图片视频”:主要由德育部门展示学校活动、专题教育的APP及视频资料,设置有声和静音两种模式;
“学科作业”:本窗口是基于班级的点对点发布。设置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栏目,供本班授课老师发布作业要求和评价有关内容,供学生及时获取信息与要求;
“每日一读”:可以让班级的师生发布每日阅读、一日名言、每天一诗等读书指导性要求。
三、成效与启示
1.电子班牌一定要能面向全体师生
教育技术装备一定要能在校内发挥便捷的管理与服务,尤其要服务于全体师生,便于学校智慧化管理,电子班牌也不例外。我校在了解电子班牌强大功能的基础上,有所选择的定制实用、便捷的布点和功能,是在尊重校情的基础上将现代化装备最大化发挥效用,是理性地配置,科学的使用,是教育装备为师生一次接地气的学习和生活的改良。
2.电子班牌一定要成为“基于人”的平台窗口
电子班牌作为教育装备万千设备的一份子,需要装备管理团队、后勤信息部门深入分析、理性选择、科学配置。忽略安全,不顾实效,缺失师生认同,甚至一味地追求面子效应,是教育装备和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禁忌。只有提升学校和师生智能化服务,为全员带来便捷,才能成为有效的装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