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由河北某家企业研发生产的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人脸识别、全天候监控技术于一体的校园智能安防系统,成为教育安防领域一项创新性的成果,并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
这款智能安防系统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何处?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的体验调查。
高精度采点将危险拒之门外
记者在模拟厅试图紧跟工作人员通过闸机,却屡试未果。 随着机器的报警声一次次响起,闸机上不断亮起红色的“×”,闸机旁的操作终端上显示,记者被认定为“陌生人”,禁止通过闸机。“这可以防止陌生人跟随学生进入校园。” 工作人员介绍说。据了解,这种系统采用的是骨骼识别办法,提取人像上关键特征点,最多达到106个,具有极高的精准度。
传统的校园安全系统,主要体现为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安全的范畴,通常像我们进出校园门禁、监控是最为常见的安全防护体系。还有应急报警系统,主要借助的是计算机技术、(刷卡)芯片感应技术。广义上来讲,一个完整的安防体系包括门禁、报警和监控这三大部分。 但从智能化技术、物联网的角度来讲,目前多数智能化校园安全平台,仍缺少一个良好的实现载体。
新平台助力智慧校园安全建设
这套系统名为“师云平安家校”平台,以领先的智能技术、互联网手段及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基础手段,搭建起一个智慧校园安全系统平台。
事先进行过人像采集的人员,可自由通过闸机进入“校园”。而在操作终端上可显示其姓名、所在班级等信息。该产品还具有其他的拓展应用。例如,如果有访客进入,来访者可在操作终端输入自己的姓名、要拜访的人员姓名。发送以后,被访问的校内人员便会收到一条信息,显示来访者是谁、长什么模样,既可以选择同意进校,也可以拒绝其进校。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人员进出的有序性,对进出人员情况可以实时掌控,还实现了一种个人信息的立体呈现,确保了安全可靠性。
应用前景不可限量
该平台的引领性意义更在于,它开创了校园安防与市场接轨的新路径。河北邦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信贺斌说:“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会由政府或学校来运营,需要由专业的公司和团队来长期运营维护,这是方向,也是我们的机遇。”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新时期智能技术的表现之一,近两年发展迅速发展,识别精度及速度的有效提升为人脸识别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该项技术在校园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可能。部分地域和学校的试点应用,足以窥见它所隐藏的巨大价值。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四川、湖北、广东、辽宁、内蒙古等多个省份采用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确认考生身份。伴随试点区域及各领域案例的拓展及运营模式的成熟,行业报告研究院曾预计2017年人脸识别有望迎来大规模普及。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官微贴出的施工通知上显示,学校决定在全部宿舍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施工时间为8月18日至9月1日。这意味着经过前期的试点之后,北师大将步入全面刷脸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将被成功应用于知名大学校园。
伴随技术的演进,校园安全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校园安防系统,是一个不可逆传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