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南京教育装备技术直通车第38期将“梦想”延伸,走进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探讨定格动画的实施,让孩子思想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本期嘉宾是来自光华东街小学的美术老师、梦想定格社指导老师——丁一。她针对定格动画课程的具体实施,别出心裁的从源梦、缘梦、圆梦三个方面与大家展开了交流与分享。
一、源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梦想,对孩子们而言,就是能够实现他们所想的,并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所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当他们看到书本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时,便开始产生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比如,这个小火车是圣诞节父亲送儿子的礼物,也是爸爸原创故事中的主人公,爸爸还将故事画了出来。在40年后的1984年,他被改变成动画片,风靡了全世界。这个胆大妄为、勇于担当的淘气小火车就是托马斯。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爱的动画片。也许70多年前的故事很少有人了解,然而动画片中的形象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小羊肖恩、阿凡提的故事、小王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白雪公主等等。在动画片里,有多少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生活的影子,未来的影子。
当这些数字原住民看到定格动画时,便为这个神奇又独特的媒介发出了惊叹,为能生动地讲述自己所想的故事而充满激情。同时,我们也为了能更好的实现孩子们的所想、所梦,因此决定以此为契机,开设定格动画课程。从此孩子们也有了可以让思想肆意撒欢的小基地。
二、缘梦——为孩子的梦想而助力
为了更好的助力孩子们的梦想,我们研发并编写了课程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五个目标:好奇心的激活、想象力的最大保护;在心和力的指引下产生有趣的想法;表达力,规划力,实现力的提升;孩子自主、互助学习的状态呈现;表达对世界的爱、尊重 。同时,也对我们的课程所具备的特色做了一定的总结。
首先,在教学中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些孩子会逐渐陷入到标准化的迷惑之中。他们害怕讲,不敢想,唯恐与别人不同,与标准不同。甚至有的孩子直接把自己屏蔽起来,不交流,所谓不做不错。作为儿童,无边的想象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之一,其实未来就是成为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开启他们的自信心,认可同学之间的差异,认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敢想、善想、乐想是我们课程的第一个目标。
其次,当一个孩子认可了自己,通过一定的积累,就可以不断自由拓展自己的想象。头脑中的大门被打开,越来越多的奇妙故事也会争抢着从这里迸发出来。
在定格动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强调整合性,将美术、语文、音乐、科学、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还联合了英语社的同学,将我们的动画绘本编辑成双语版,方便对外交流。并采用以学生自己为主导,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故事,呈现符合年龄特点的思考状态,以此来突出主体性。开放式的课程面向3-5年级学生,可依照自身特点,自己制定任务并完成作品。从而起到了一个激励性,激发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内在能量,视觉艺术,呈现出孩子们的多彩内心世界。当孩子学到精忠报国的这个故事时,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艺术呈现。学生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自己,也感染了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观众。
有趣的课程加上浓厚的兴趣必然能感染孩子,我们在授课时提倡活动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助力孩子们的成长。并通过课程的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不仅可以在学校里用定格动画来表达所思所想,甚至在家也可以轻松完成。
2016年2月,我校张知萌同学利用寒假,在家自己进行了短片的创作。她的这种热爱感染了妈妈、爸爸,一家人紧密配合,终于在大年前完成了这个新年礼物。这个定格动画在2016年11月的南京市中小学创客大赛中获得了软件类一等奖。
三、圆梦——圆孩子心中更多的梦想
通过定格动画课程,孩子们的成长认知中又多了新的角度。在我们的学生作品中,能看到丰富多样的题材。有关人类生存思考的,有关传统故事的,有关未来设想的,有关科学观察的,有关亲情感悟,有关时事新闻。孩子们的合作力、探索力、创造力、思考力、表达力在活动中不断增强。
目前已有四部作品分别荣获2014、2015、2016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一、二、三等奖。在首届中国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大会上,学生的作品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和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的充分认可。也引起了亚非等国教育部长的浓厚兴趣。孩子们成长变化,也被自己的家长看在眼里,孩子的从容展现,让家长的脸上也写着满满的骄傲。
定格动画就像一根魔法棒。在不同孩子的魔咒中,会启动不同的魔力。我们惊喜于变幻的成果,更惊艳孩子的过程呈现。
未来之所以让我们满怀期待,是因为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一次次爆发出来的能量。未来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现在在这里,在那里,在更多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我们也期待孩子们在梦想定格社中,扬帆起航,成就梦想!
相关链接:中国(南京)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