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高校AI研究遭挑战,“斯坦福+硅谷”成趋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3-02 13:37 围观519次

  有实力的科研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科研,一直以来都是惯例, 而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大量的技术人才也开始回归到国内,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变得尤为紧密。

  “斯坦福+硅谷”模式一直是科研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最佳典范,而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国的爆发,中国也在呈现出类似的趋势。而作为人工智能方面发展最为前沿的企业百度,一方面自身走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也极为注重高校合作。在近日的“人工智能驱动未来交流研讨会”上,中科院的教授以及百度深度实验室的科学家共同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可能性。

  一,高校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正在遭遇瓶颈

  人工智能这门学术研究对于高校来说,其实有着天然的尴尬,因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中科院专家谈了下关于高校科研目前存在的困境。

  1)科研落地的瓶颈

  高校在人工智能科研方面,一直都有进展,但是如何将技术运用到商业当中就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高校的科研项目并没有太大市场需求,并导致最终无法将技术进行产品化,实现科研的落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随祥教授表示,中科院的研究力量非常强,有着各方面专业科学资源。但在人工智能科研的方向上还需要科技公司的建议,因为科技公司在实际面对着市场需求,其知道哪些科研方向是最有价值的。而通过与科技公司的结合,让学术的解决方案进入到真实的产业中,则能使双方更为受益。

  2)数据的瓶颈

  真实的科技行业中,都已经由各家科技公司完成了平台的搭建,用户都在这些平台上有真实的数据与反馈,高校并没有这些数据资源和真实的用户反馈,从而无法真正看清楚自身技术能力的进展。而各大科技公司则可以为其提供数据上的帮助。

  中科院“百人计划”成员黄庆明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来到去年刚好是60周年。专家们讨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浪潮不是昙花一现,比较乐观的原因是这次后面有大量数据的支撑,而这方面,诸如谷歌、百度这样的公司会有大量的数据和相应的计算能力,再加上相应的算法,做一些大规模的研究比学校的条件要好得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何清教授也表示自己在做大数据挖掘的过程中深感数据的重要性。数据挖掘过程中往往挖掘出的只是数据关系,而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让更多的数据之间产生关联,实现各个应用场景之间的反哺,让更多的数据自行生长,在这个问题上高校的科研数据往往促襟见肘。

  在这个问题上,科技公司则有着优势,比如以搜索起家的百度每天需要处理超过10PB的数据,搜索、地图、输入法等上千个产品线的日请求过亿,这些纵横交错的数据互相自动关联,做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形成反哺,再辅以大数据精准推荐,最终又会让用户更多的使用产品,更多的数据得以自动生长。

  3)计算资源的瓶颈

  谈及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徐俊刚教授表示,深度学习在科研方面已有所突破,但并不完善,一直在优化,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深度学习研究需要大规模的运算,需要诸多最新设备来实现大规模集群计算,高校在这方面的资源目前比较匮乏,因此每次科研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待机器的结果。

  而这点上,其指出,商业公司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这反而是其优势

  阿尔法狗下一盘棋,就需要至少耗费3000美元,而在实验室反复测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还不包括任何计采购算机的成本。最强大脑中的小度机器人用到的百度自主研发的box机器,最大可单机支持128块GPU卡,相当于64台机器构成的小型集群,造价不菲。这样的款项如果需要拨给科研机构则需要经过重重审核与考虑,而商业公司则可以毫无顾虑的实现这些项目。

  二,人工智能爆发,中国“斯坦福+硅谷”模式崛起

  以美国知名的“斯坦福+硅谷”为例,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所大学作为硅谷地区的知识生产中心,一直持续不断的为硅谷输送各种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企业最终形成落地产品,这一模式也是全球效仿典范。

  中国的基础设施较差,因此有着极大的市场空白,任何行业都存在大量的机会,而2011年智能手机的爆发,让互联网进入到各行各业,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落后的基础设施被迅速重建, 这也就造成了远比美国更多的大数据。

  

  上图为各国每年发表的“深度学习”及“深度神经网络”相关主题论文数量,中国在最近五年内的学术论文呈现出绝对赶超之势,而在2014年第一次超越了美国,进入到领先位置。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最近几年也连连登陆各大外媒以及各种计算机竞赛冠军,例如BAT都曾先后入选Sort Benchmark全球排序竞赛的冠军,击败亚马逊微软都国外企业;今年的《麻省理工评论》的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在去年的语音识别技术获奖后再次入选,成为连续两次入选该奖项的中国企业代表。

  这些迹象表面,中国有着更为适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土壤。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科技公司的技术力量也毕竟有限,因此也需要求助于高校的技术能力的协同。

  两个知名项目来自于百度与腾讯。

  百度推出了“松果计划”,将自身有价值的技术研究对各大高校发布,并收集学术界的解决方案,最后会给优秀研究方案寄予支持,并进行更多的推进。腾讯方面则发布了“犀牛鸟”科研基金项目,腾讯公布自身研究需求方向,高校相关研究人员可自行向腾讯申报项目,获得腾讯审核通过后,则可以给予扶持。

  而国内的“斯坦福+硅谷”模式与国外稍有不同,国内更多的都是将已有的市场需求反馈给高校,让高校给出技术解决方案,并共同推进。

  三,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华人开始回国

  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迅猛以及中国“斯坦福+硅谷”模式的驱动,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顶级华人工程师选择回国发展。例如2014年深度学习知名人物吴恩达加盟百度,2016年硅谷顶级安全领域知名人物弓峰敏和卜峥加入滴滴,2017年,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加盟百度、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加盟今日头条......

  去年可以算是技术华人的归回元年。

  同时美国特朗普的上台加剧美国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是科技界,也让科学界的人才大量的返回国内,例如今年杨正宁与姚期智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国民,并加入中科院这一事件震动整个中美科学界。

  因此,中国的大环境正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的争夺将会是巨头们的下一个战场,与高校搞好关系,增加更多的合作,则会进一步增加自身吸引人才的能力,这场比赛也才刚刚开始。

  结语:

  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市场,而高校合作则是加速科技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中科院作为国内顶级的科研高校,必然将会是各大科技公司合作的重点,并且会越来越深入。

  2017年将会是技术人才的回归之年,中国正在迎来历史性拐点,校企间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而此次“人工智能驱动未来交流研讨会”的讨论,则是一个标志性的开篇,而中科院与百度各自都是校企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也希望双方可以引领中国的“斯坦福+硅谷”模式,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搜狐科技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武汉工程大学牵头建设的湖北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武汉工程大学07-26
    7月22日,以“人才引领AI赋能”为主题的2024年“湖北人才周”活动在鄂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动。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省政府副省长蔚盛斌,鄂州市委书记孙兵等领导出席人才周启动仪式,来...
  • 在宜宾市翠屏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正在向AI而行
    搜狐07-19
    “每堂课上,老师往往讲解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用于设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解答等。”这是宜宾市翠屏区当前“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呈现的样态。“以学为中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 无锡经开区:人工智能夏令营 点燃未来科技梦
    江苏省教育厅07-17
    近日,无锡经开区人工智能夏令营接连开营,用“科创”加料,用“智慧”赋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切实丰富学生暑期生活,点燃科技梦想。人工智能夏令营分别开设“与AI共创农耕一夏主题...
  • 无锡市经开区:数智赋能,让“优质教育”看得见
    无锡市教育局07-10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数智赋能让‘优质教育’看得见——名师共话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华庄中心幼儿园举行。贵州省名园长(名师)工作室成员,无锡市特级教师后备班成员,苏州大...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新制定50项以上标准
    中国政府采购报07-09
    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文提出,到2026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
  • 因为有它,这个假期小学老师可以放飞一夏
    搜狐07-05
    人工智能的大热,却让不少教育工作者很纠结。一方面他们找到了新的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资料检索或翻译,另一方面又开始疑虑这些功能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无论是哪一次技术革命,终归...
  • 新研究表明:新技术助力人工智能减少“胡诌”
    中国政府采购报07-02
    人工智能(AI)中广泛使用的大语言模型不时出现的“一本正经地胡诌”是其难以克服的问题。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语义熵”的新方法,有望大幅提升AI回答的可靠性。大语言模...
  • 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这家AI企业如何守护学前教育“初心”?
    搜狐06-28
    从出“谷”到入“园”,4年间,淘云科技与全国2000多所幼儿园相遇、相拥、相知。“学前朋友圈”不断扩容,呈现出这家深耕“AI+儿童”的企业一连串砥砺奋进的足迹:从人工智能国家级产业基地--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