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甚至数千年里,书籍因受到虫蛀、鼠啮、霉蚀、酸化、磨损等损害,破损情况千差万别。修复人员不仅要具备化学、生物、书法、美术等方面知识,还需要在材料、笔迹等领域有一定研究。不同的损坏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像粘连严重的古籍,可采用熏蒸的方法,将书放进锅里蒸,剥离之后,才能修复。
老鼠齿咬
古籍修复人员要做的,第一:就是对残破古籍进行局部修补,一般适用于档案整体较好,局部残缺、有孔洞或虫蛀的档案。根据破损情况可采用补缺、接边、溜口、接背等方法进行修补。其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持档案原貌,可逆性强,掉色字迹避免扩散。第二,托裱技术:即在整页档案的背面托上一层薄厚适宜的纸张,用以进行档案加固的一种技术方法。一般适用于档案破损面积较大,出现霉烂、纸张老化、焦脆等现象的档案。根据档案破损情况和字迹材料的稳定性,托裱技术分湿托法或干托法。
修复前后对比的图片
修复工作有几十道工序,一步不到位,后面就会出问题。首先要用仪器对纸张进行无损检测,确定其纸张性质、厚度、酸碱度等基本数据,根据破损程度制订完整的修复方案。然后将书小心拆开、逐页清洗杀菌,再根据原书的纸张特性,找到与其匹配的修补原材料。接着进入修补阶段,一般采取湿补、加固等技法,让修补部分与原页融为一体,补在虫洞上的补纸,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厚也不能薄,才能保证页面厚度的均匀。直至最后的压平、装订和复原。
修复所使用的马蹄刀、三角刀、竹管排笔等各种工具。
修复室工作照
经常会看到古籍修复人员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案板上破损不堪的泛黄纸张,用薄如蝉翼的薄棉纸为古籍作“植皮手术”。大量的虫蛀破损,让页面成了一张张“纸网”,书页之间还相互粘连,难以分开。修复工作需要先将单页展开,再对页面的虫洞部分进行修补、压平,直至装订成册、恢复如初。说起来简单的几个步骤,却需要修复师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
公司定期对修复人员进行培训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需要懂得版本学、印刷史、造纸史、美学、历史、化学等知识,以及中国书籍本身的相关历史和理论。从事修复工作不但要熟悉历史上各个时期典籍的版本与装帧形式,还要了解各个时期典籍所用纸张及不同地域的装帧风格。古籍修复不仅仅是对图书档案古籍进行修复,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