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英国拉夫堡大学航空与汽车工程系青年学者赵德宗博士来到“创新之都”深圳,参加首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他在海外时听说广东高校正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实地参观考察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发展目标很高,决心很大,投入力度很大!”
继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后,2016年广东投入数百亿元,先后启动了应用型高校试点转型、一流高职院校、南粤重点特色学科和省市共建地方本科高校等建设,强有力支持高校在各自办学层次争创一流,形成高校分类发展的全新格局。
不难发现,全省各地各类高校的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有着相同的目标:大学是一个地区的重要“创新源”“人才库”,是一座城市的“最强大脑”“智力源”。
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广东现象”
“地方本科高校遇上一阵甘霖!”两周前,在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部署会暨共建协议签署仪式上,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开心地说。
当天,省教育厅与中山、韶关、湛江等9个地市,还有广东药科大学、韶关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11所本科高校签署共建协议,5年内省、市两级政府将投入近百亿元,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再上新台阶。
很多人清晰地记得,2015年4月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下了一步“先手棋”。7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获选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7所高校的18个学科成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月,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3所高校入选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毫无疑问,17所高校入选“双高”建设是广东高校大发展率先奏响的“高音部”。那时很多人可能还没想到,“高音部”没有戛然而止,而在2016年变成一首高亢激昂的“协奏曲”,在全国创造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广东现象”:
9月,遴选了广东金融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14所普通本科高校,试点转变为应用型高校;遴选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高职院校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目标是建设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高职院校;
10月,深圳发布了加快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首个文件,提出争取到2025年,高校达到20所,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11月,广州印发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施意见,两年内首期投入21亿元,整体推进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建成高水平大学;
12月,遴选了47所本科高校的110个学科为2016年高校新增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全覆盖全省本科高校……
对此,不少大学校长惊呼:“在广东高等教育史上,这是投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深远的一年!”
大力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
不久前,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拟入选人员名单公布,广东74名青年才俊上榜,入选人数比上一年增加20人,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三。教育部公示了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名单,广东6高校24名学者入选,比去年增加8人。
广东在国家各类拔尖人才计划中表现优异,与各类高校的迅猛发展、人才“蓄水池”快速上涨密切相关。
中山大学提出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2015年至今已新增各类人才2000多人。2016年中大拔尖人才势头强劲,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青年千人的入选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位;2016年有30名青年学者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0人,位居全国第二。
不仅中大,广东各高校求贤若渴,大力引进全球的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包括柔性引进的人才在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增加国家级人才221人,省级人才150人;高水平大学建设两年来新增国家级人才426人;省级人才350人。
随着人才总量的增加,高校的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11月最新的ESI数据显示,全省12所高校的49个学科进入前1%,机构数和学科数位居全国第五和第三。其中,5个学科进入前1‰,数量创历史新高。
“学校学科发展要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造传统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平台,布局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增长点。”华工校长王迎军说。过去一年华南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连续进入ESI前1‰行列。至此,该校共有3个学科进入前1‰,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六位。
“聚变”反应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
“上世纪70年代,美的这个乡镇企业,就是依靠广州的‘星期六工程师’踩着单车过来搞开发,逐步成长起来的。过去的人才是踩着单车来的,将来的人才是坐着地铁来的。”去年11月,佛山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在“广州大学卫星城”建设启动仪式上的一番话,道出了顺德对人才的渴求。
根据规划,随着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的顺利推进,顺德有望在2020年实现地铁30分钟内直达广州大学城,因此顺德计划将北部片区打造成广州大学城卫星城,构建起“广州大学城—广州南站—顺德北部片区”为主要轴向的精英智库廊道。
数据显示,在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中,全省共有20所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获得共29400万元,占全省资助总额的37.22%,加上高校参与的项目,资助总额则超过60%,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类、节能环保类等关键产业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广东高校为何自觉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呢?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广东在“人、财、物”等影响和制约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在全国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政策措施文件,极大地调动了省内高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例如,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自行采购试点,对科研仪器采购实行项目库管理;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给科研人员“松绑”,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其中,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和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团队成为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此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及激励制度进行了深化改革。2016年7月,原则通过了郭姣技术入股申请和陈新团队专利实施许可申请。这在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全省高校科研人员创新中,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