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但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我国加大了相关教育经费投入并提出多项措施,这一季度也是力度不减。
继五月份中央财政下达1345亿元的2016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7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5000亿元对乡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预计到2018年,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相应标准。之后,9月份中央财政下达2016年相关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927亿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336亿元,支持各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补助资金2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训。
此外,7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同时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等。对此,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到2020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农村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一个短板,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还是要从全面改薄入手,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实现城乡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