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室友愁、为学业愁、为友情愁、为爱情愁,进入大学,烦忧之事与只顾学习的高中相比陡然增多,压力升大,排遣不佳会导致抑郁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最近高校犯罪、自杀事件频发也与不健康的心理脱离不了关系。四川师范大学杀室友的案子也与凶手心理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倘若及早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惨案或许就不会发生。
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就是这样一个防范于未然的存在,基本上每间高校都会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同学却不愿意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那儿真的不靠谱吗?有不少同学对高校心理咨询室保密与否质疑,网络上也能看到有部分同学吐槽说前脚刚从咨询室回来,后脚便接到了辅导员的电话。也有同学说自己的心事被透露给了班级心理委员,又被传至室友耳中,导致了和室友一年不说话的尴尬情境。诚然,这样最基本的保密工作都做不到位,靠谱二字压根就沾不上边。感觉自己有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时候,真的不该去学校心理咨询室而是医院吗?
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是本校心理学专业老师教授。同学们可参考自己学校的心理学专业排名,排名靠前的即可放心大胆去咨询,保密这样的职业守则是一定会遵循的。但一旦有高风险自杀倾向或伤害他人倾向的话,学校心理咨询师就会打破保密性原则,将情况告诉辅导员。但如果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学专业呢,毕竟大部分工科院校都没有,甚至有同学说曾去过的心理咨询室老师只是普通辅导员或是学校行政人员做思想教育工作,也并没有相关职业证书。如此情形就可以去网上查看心理咨询师的资料,如果资历足够好,也可以选择信任。
还有同学疑惑道,老师们平时忙各种事情,会有耐心听我倾吐吗?是不是只是简单敷衍处理我的心理问题?小编大一时开学之初学校就组织过心理健康问卷,四页满满的选择题。后来听朋友说,她因有社交恐惧和轻度焦虑被邀请去心理咨询室坐坐。接待她的老师很耐心地听她倾吐,整个过程很舒适也很放松。所幸朋友的问题不大,咨询一次之后焦虑就缓解了许多。所以,随意敷衍并非是普遍现象,更何况,高校的许多心理咨询室采取的是轮流坐班制度,一位心理咨询师一个星期可能只会有半天或者一天的坐班时间,并不是什么很大的负担。
不可否认,确实存有一些不太专业的高校心理咨询室。但大部分恪尽职守,很为学生着想。倘若觉得自己压力颇大精神萎靡并伴有持续的悲观情绪,不妨去去心理咨询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事情说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