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讯】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看一组数据。2015年,移动电话用户竞争1964.5万户,总数达13.0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
移动互联时代,一切都要想方设法往手机应用上靠拢,包括教学。个性化、互动化、数据化的教学方式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和家长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备,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BYOD是指师生携带自己的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在课堂上与校园网连接进行学习。值得强调的是,BYOD不仅仅是让家长为孩子准备学习终端,其核心理念是保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学习,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个性、均衡。
近日,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向学生倡导“无手机课堂”,倡议学生上课前将手机关机统一放在手机收纳袋里,上课时不被手机分心,以获得很好的听课质量。上课交手机并不是泰山医学院首创,此前已有不少国内高校推行过同样的措施。
为什么目前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禁止学生带手机、电脑等设备到学校,尤其不能带进课堂,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的教师没有准备好,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准备好,还有社会和家长缺乏心理准备。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没有准备好,还不能够适应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教书育人,他们还没想到如何使用手机APP资源开展教学。
在新的时代面前,老师们要做好准备。概括起来,是“从老三篇到新三篇”的教学技能准备:老三篇是指上个世纪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新三篇是指在移动互联时代教师要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做好教学技能准备的“二维码、APP、微课”。现在的一线教师要想组织好学生BYOD的课堂,二维码、APP、微课,你会做吗?你会组织管理BYOD的课堂教学吗?不会,你就只好“禁止学生自带设备”了。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正式部署并应用私有云网盘,推动BYOD智慧校园的发展,为教师提供随身携带的档案库、知识库和教学库。截止目前,全校已有1000名师生成功注册使用。网络时代的变革正在发生,不远的将来,BYOD必然从应试教育中杀出一条血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