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互联网时代需要补补“文化”课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7-15 17:36 围观832次

  两年前,纽约大学的首席信息官Tom Delaney出席“中美大学CIO论坛”时,提到“纽约大学正在建立全球网络大学”,学生能在全球的任何一个门户大学进行学习。今年的中美网络论坛(CANS)会议TomDelaney再度受邀来华,当年的设想已经实现,如今,纽约大学遍布世界各地的3所门户校园、11个海外学习中心和9个研究学院已经如同一体。对于正在感受互联网+教育浪潮洗礼的中国大学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警醒。

  MOOC、SPOC、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混合学习、手机课堂……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走进了课堂,各种教育资源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向社会释放。然而,在国内各种论坛热闹的背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真正融合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带来深层次的变革。公开课模式的尴尬与困局,也许会重复上演。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让一切想象都变得皆有可能,但全球化的浪潮中,为互联网时代补补“文化”课,很有必要,开放,协作,是两门必修课。

  首先要补的课是互联网精神--“合作共赢,开放共享”。互联网文化是开放文化。不论教育的形式和方式如何改变,也不论对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本身信息素养的要求有多高,仅“开放”两个字,就应该是渗透每个个体的文化精神。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不能单打独斗。无论你的网页建设得如何好,但与外面不互联,作用就会发挥得很小。互联网上的数据是天量,各种门类的数据库纷纷建立,然而,大到国家的不同系统不同行业,小到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不关联,烟囱林立,新的孤岛正在形成。单打独斗的文化劣根应尽快消除。

  其次是团队内的协作精神。协作式学习在国外,是一个课堂的常态化学习模式,但我们的孩子们,在这方面所接受的训练,的确是很少。大多数中小学老师已经习惯了宣灌式的教授知识,所以,本应该从小就培养的协作学习习惯,我们却反其道而行,在大学里才被提倡,结果可想而知。用人单位抱怨新人缺乏协作精神的比比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协作精神不是可有可无的,“两创”风潮中,我们缺乏的不是创业精神,而更多的是职业精神,是团队协作精神。不管是虚拟的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的物质世界,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协作必须成为主流,合作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时代要求,每个个体都要留出开放的接口,并成为基于整体(全球)价值链的组成部分。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李志民 责任编辑:黄磊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