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在古籍和珍贵文献开放和使用实践过程中,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古籍和珍贵文献的数字信息需求量飞速增长。目前古籍和珍贵文献主要集中和分散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一些科研机构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也都设置了相应的数字化资源部门,都在设法利用好馆藏,更好的为学术研究及读者服务,或使珍稀的古籍和珍贵文献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其使用价值。
二、背景
中山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藏资源:
其中古籍图书近 44.74万册,其中包括中文善本 4000 余种, 4.5 万余册;各类民间文献,包括徽州文书,“水书”等20余万件;碑帖 3.8万余件,包括从秦代到清代的碑刻,其中不乏名家作品、江南寺庙的碑刻,唐以后的名人题记、题刻尤多,为北方各馆藏拓本中少见;民国时期中文图书 9.7 万册,期刊近18万册,报纸约 7000 册 ,馆藏民国期刊的种类及册数,在高校图书馆中位居前茅。如何更好的将这些资源不再束之高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则成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几代人的心愿。
通过到国家图书馆及广东省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调研后发现,非接触式线性扫描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
三、目的
如何既显示古籍和珍贵文献的内容,又展示古籍和珍贵文献的原貌,同时还能极好的保护古籍和珍贵文献的原件不在数字化中受到损伤,成为了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
四、内容
馆藏资源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文献整理,古籍修复等的支持,数字化加工等多个环节。
很荣幸,在这三个方面,中山大学图书馆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团队。
1.古籍整理:
在中山大学图书馆程馆长和王蕾主任的带领下,对特藏资源数字化的选题,内容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先后聘请到韩锡铎先生、施安昌先生、沈津先生3位业内著名专家指导古籍和碑帖编目。最终经过多方通力合作,形成数字化成果,服务用户。
2.古籍修复:
中山大学图书馆拥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在林明副馆长带领的带领下,特聘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老师,为数字化加工的前期提供了精美的修复文献。
3.数字化工作:
经过和国家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的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实地走访了中央档案馆、陕西图书馆等相关单位。了解到古籍数字化要采用专业的线性非接触扫描仪进行扫描,即可以减少镜头的畸变,又可以真实有效的还原原件原貌,而且零辐射零污染,可以有效的保护古籍。
已经出版或整理成册包括:
容庚捐赠拓片
《丹霞山古摩崖碑刻集》
《黄海章珍藏书画图录》
历代石刻拓片(秦、汉)
陆景武捐赠书画图录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
馆藏清代版刻图录
馆藏域外汉籍图录
岭南大学旧学位论文8000余册
与上海大学、南昌大学、广东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目前已完成缩微胶卷扫描近万卷。
承担CASHL“特藏++”深度服务示范项目。
五、目前运行的效果
整套系统至今运行已经4年有余,已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很多成果已经整理成册并且出版,真正的使这些珍贵的古籍及文献资源能够更好的为读者,为学生服务,使几代图书馆人的梦想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