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多层土壤监测土层的温度的含义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5-09-18 14:46 围观1346次

  1.土壤温度的定义

  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是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主要指与花木生长发育直接有关的地面下浅层内的温度。土壤温度(地温)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形成。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如微生物活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过程和非生命的化学过程,都受土壤温度的影响。

  2.土壤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① 直接影响

  A. 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

  与气温相比,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土壤温度要直接得多。作物的种子必须在适宜的土壤温度范围内才萌发。但是,土壤温度随地形、土壤水分、耕作条件、天气及作物覆盖等影响而变化。

  B.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越高,作物的生长发育越快。一年内某时段出现低温或高温,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过高的土壤温度使植物根系组织常加速成熟,根系木质化的部位几乎达到根尖,降低了根表面的吸收效率。土壤温度低,作物根系吸水缓慢,当气候条件适于蒸腾时,植株地上部分常呈现脱水或缺水。土壤温度过低,常使冬作物的分孽节或根系产生冻害,强低温延续的时间长短和降温及冻融的速度都影响到冻害的程度。

  C. 作物块茎冰冻

  在秋冬季节,必须在作物块茎能经受的最低温度之前进行收获,比如:当土壤温度在-1-2℃时,马铃薯块茎就会被冻死。

  例子:一般耐寒的谷类作物,种子萌发的平均土温为1-5℃;喜温作物为8-10℃。一般作物的根系在土壤温度2-4℃时开始生长,在10℃以上根系生长比较活跃,超过35℃时根系生长受到阻碍。冬麦在12-16℃时生长良好,玉米、棉花等为25℃左右,豆科作物的根系在22-26℃生长良好;马铃薯块茎成熟期30天内,15-27℃是块茎形成的合适土壤温度。

  ② 影响作物的生理过程

  在O-40℃之间,细胞质的流动随升温而加速。在20-30℃的范围内,温度升高能促进有机质的输送。温度过低,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率,阻碍作物生长。在O-35℃范围内,温度升高能促进呼吸,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所以低温有利于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适宜的土壤温度还能促进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例子:春小麦苗期,地上部分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20-24℃,后期为12-16℃,8℃以下或32℃以上很少抽穗;冬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温度要低一些,24℃以上能抽穗,但不能成熟。间接影响土壤温度影响环境条件中的其他因子,从而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③ 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和N素的积累

  大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要求有15-45℃的温度条件。超出这个范围(过低或过高),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土温对土壤的腐殖化过程、矿质化过程以及植物的养分供应等都有很大意义。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也受土温的影响,南方高温地区,有机质分解快;北方温寒地区,则分解慢,土壤中的养料和碳化周转期远比南方要长。所以在高温的南方应加强有机质的累积,而在较寒冷的北方则应侧重于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以释放养分。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温度的关系很大,热带地区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寒温带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其所含养料周转期远比南方长。所以,在南方,调节土壤的有机质偏重于加强有机质的积累,而在寒冷地区则更多的侧重于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以释放养分。在南方水田中,早春使用大量的绿肥后,由于春后气温和土温的升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相当迅速,加之地表水膜已隔绝了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气体交换,如果土壤中地下水位又高,土体内所蔽蓄的空气本来就不多,这就已造成缺氧条件,特别是在大量使用新鲜绿肥或未腐熟肥的情况下,由于肥量的迅速分解耗尽了氧气,就更造成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急剧下降,产生H2S和过多的Fe2+、Mn2+离子,引起有机酸的积累造成对水稻根系的毒害,抑制其吸收养分的机能。旱地土壤中最有利于硝化过程的土壤温度是27 ℃~ 32 ℃。在冰冻土壤中,硝化作用几乎出停顿对状态;在-1 ℃~ 4 ℃时,土壤中开始有硝化作用,但反应非常缓慢,其硝化速率仅相当于25 ℃时的1% ~ 10%,随着温度的升高,硝化细菌渐趋活跃,10 ℃、15 ℃、20 ℃时的硝代速度相应为25 ℃的20%、50%、80%。由土温引起的土壤N素供应商的季节性差异,是制定施肥制度的一个重要依据。

  ④ 土壤温度对土壤P素供应的影响

  土壤P素的季节性变化较为复杂。水稻土中暖季里土壤P素有效性增加,主要由于土壤渍水后,硫酸铁在还原条件逐渐变为可利用态的缘故。彭干涛等(1980)在江苏宜兴的定位观察表明,6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不同季节土壤速效P量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并发现土壤速效P量并不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他们认为,温度对植物P素营养的影响,可能是根系吸收P素受温度影响较大缘故。根据侯光炯等研究,铁铝胶体结合的P要在30 ℃左右才能活化,一般夏季气温高时,土壤中的P活性大;冬季气温低时,土壤中的P活性小。万兆良(1981)的实验表明,土温对P 的固定似有一定影响,紫色土和山地黄壤等6种不同土壤中,土温由10 ℃~ 15 ℃上升到30 ℃,P32固定量减少20% ~ 70%。

  ⑤ 土壤温度对土壤K素容量和强度关系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土壤中K素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温度的变化影响到土壤中K 的固定和释放,影响到K+在土壤中的扩散过程和粘土矿物对K+的选择吸收。温度对土壤中K+的影响是多方面的。Ching和Barber曾经研究过温度对土壤中K+扩散过程的影响,发现K+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Feigenbaun和Shainberg发现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土壤中缓效K的释放速率。Sparks和Liebhardt研究了温度对土壤中K+平衡过程的影响,发现升高温度增加土壤对K+的选择吸附。金继运等(1992)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供K能力增加,缓冲性能下降。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土壤K素的Q/I关系,升高温度增加了土壤溶液中K+的活度,提高了土壤的K能力。可见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中K素动态变化和土壤供K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北方经常发生早春低温冷害的地区,温度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⑥ 土壤温度对土壤电导性的影响

  土壤温度对于土壤介质的性质影响较大,对于土壤电导尤为明显。李成保和毛就庚(1989)以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滨海盐土、内陆盐土和苏打盐土为试材,用热敏电阻性温度传感器,测出不同土壤处理及其电导率与温度的回归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土壤电导率与温度的相关系数α为0.960 ~ 0.999,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土壤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所引起的电导率的变化量(“电导温度变率”)是因土壤介质而异,顺序为:盐土>;黄棕壤>;可变电荷土壤。不同土壤之间电导温度变率的顺序为:滨海盐土>;内陆盐土>;苏打盐土>;黄棕壤>;砖红壤>;红壤>赤红壤。

  ⑦ 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土温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土温升高时,土壤水的粘滞度和表面张力下降,土壤水的渗透系数随之增加,土温25℃时水的渗透系数为0℃的2倍。土壤水分的自由能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张一平等(1990)以陕西省红油土、垆土、黑垆土为供试土样,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水势具有明显的影响,3种土壤皆呈现随温度升高土壤水吸力降低的特点。在测定的含水量范围内,温度与吸水力之间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在- 0.990 6 ~ 0.999 0(n=5)。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时,水的粘滞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所致。在等吸力时,温度高者,含水量则较低。

  ⑧ 土壤温度对土壤中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土壤温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极其明显。大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要求温度为15 ℃~ 45 ℃。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微生物活动能力越强。土温过低或过高,超出这一温度范围,则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到土壤的腐殖或矿质化过程,影响到各种养分的形态转化,也就影响到植物的养分供应。例如,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土温28 ℃~ 30 ℃时最为活跃,如土温过低,往往由于硝化作用极其微弱,而使作物的N素养分供应不足。土壤温度达到52 ℃时,硝化作用停止。

  ⑨ 对土壤水(溶液)的移动,土壤水存在的形态以及土壤气体的交换等的影响

  土壤温度越高,土壤水的移动越频繁,土壤中的气态水就较多;土壤温度低时,土壤水的移动近于停止。土壤水常转化为固态水。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适应不了过高的土壤温度,需要降低土壤温度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提高土壤温度的农艺措施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土壤温度低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采取垄作,可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和减少反射。垄作的昼夜平均土壤温度可高于平作;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孔隙,改善土壤底层的通气透水状况,也可提高土壤的吸热和增温、保温能力;适时、适量进行冬灌,使土壤含水量大,散热缓慢,土壤温度变化比干燥土壤缓慢,可保护冬作物安全越冬。

  实时监测空气温度

  1.空气积温的定义

  空气积温是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以〔度·日〕为单位。积温常作为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能满足何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空气积温的分类

  通常使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① 活动积温(一般简称积温 )

  为大于某一临界温度值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如日平均气温≥0℃的活动积温和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等。某种作物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相对固定值。

  ② 有效积温

  扣除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时同时扣除生物学上限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效的那部分温度的总和。即扣除对作物有热害和冷害的部分,使热量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更趋一致。

  ③ 其他积温

  冬季零下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负积温,表示严寒程度,用于分析越冬作物冻害。日平均土壤温度累加称为地积温,用以研究作物苗期问题及水稻冷害等。逐日白天平均温度的累加称日积温,用以研究某些对白天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的热量条件。

  3.积温的作用

  可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和区划以及为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

  反映生物体对热量的要求,为地区间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在农业气候研究中作为分析地区热量资源、编制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

  在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中根据作物各发育时期的积温指标,预报作物的发育时期;

  负积温的多少,有时做为低温灾害的指标之一;

  日积温的可用来分析一天内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动态关系。

  4.计算作物所需要的积温的注意事项

  计算时段不宜按旬、月、季、年来划分,一般按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划分;

  作物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不一定和0℃相一致,因作物种类、品种而异,而且同一作物,不同发育期也不相同。多数都在0℃以上。计算各种作物不同发育期的积温时,应当从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时累积,只有当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时,温度因子才对作物的发育期起作用。

多层土壤监测土层的温度的含义
点击进入北京九州晟欣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北京九州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管式土壤水分温度仪中标吉林农科院

    管式土壤水分温度仪中标吉林农科院
    北京九州空间科技有限公司03-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简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以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科技工作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围绕全省现...
  • 管式土壤监测仪监测不同土层的温度

    管式土壤监测仪监测不同土层的温度
    北京九州空间科技有限公司12-14
    实时监测不同土层的温度1.土壤温度的定义土壤温度(soiltemperature)是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主要指与花木生长发育直接有关的地面下浅层内的温度。土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