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讯】(记者黄磊)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再一次点燃中国人的冰雪激情,北京在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后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将会进一步积极落实在之前承诺的通过申办以及举办2022年冬奥会进而促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一个计划,并且将持续的实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北冰南展西扩等等多个推广项目,促进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
北京、张家口两地在申奥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去年,张家口专门组建了2所青少年业余冬季运动学校,成立了6支冰雪业余队,60个体育老师兼职对业余队约460个学生进行训练。北京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在空前迸发,目前仅中小学冰球队已经接近百支,2000多个小朋友在打冰球,去年年底举办的北京青少年冰球联赛也大受欢迎。
但是整体来看,我国目前冰雪运动发展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冰雪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曾举办过冬奥会的加拿大温哥华,市区人口只有60万,室内冰场就有100多个。而常住人口高达2000多万的北京,室内冰场不过十几家。至于滑雪场,据统计我国现在有大约500个,但以欧美专业标准衡量,国内达标的只有30个,而在日本是350个。现有场地设施短缺,已成“北冰南展西扩”进一步推进的最大制约因素。
另外冰雪运动作为极限运动对器械的依赖性很强,我国冰雪装备市场主要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且价格不菲,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雪上运动在普通百姓、特别是中小学校中普及与推广。
国内雪场、冰场器材尤以国外品牌为主,在高档次的产品上,仅日本滑雪装备品牌就占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相对一些冰雪强国已经形成的较完整产业链及较高的生产效率,国内冰雪产业总体规模小、生产乏力。在巨大商机面前,国内冰雪产业准备显得不足,且国内制作专业滑雪板、滑雪服的工厂非常少,也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缺失。
本土品牌涉足的产品线主要在雪板、雪鞋以及滑雪服装等领域,占比不大。虽然近几年中国的冰雪装备制造业有所回暖,奥运会冠军王濛等人也出来自主创办品牌,但这种靠个人创办的零星产业是很难形成规模的。本土品牌通过技术升级创新仍有较大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冬奥会让我国冰雪运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将极大刺激大众滑雪消费市场的发展,将带动冰雪运动装备消费需求。但是能否催化冰雪产业常态化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冰雪产业链,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