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内容总监 王政
时间:2015年5月13日
地点:北京派顿大厦3层
新联合众: 引领产品观的大视野
产品家造就市场地位
王: 从您主掌新联合众开始至今,也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新联合众的战略和布局有何显著变化?
李:在整体战略和顶层设计上,新联合众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和调整。我们是一以贯之地坚持我们自己的技术+产品的优势,通过更多的品推来强化我们的市场效果。
王:那在品推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落地方案?
李:这里面有个强项和短板的矛盾。相对而言,以技术和产品为优势的企业,在市场品牌上需要投入更大的功夫。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很多展会以外,也会在适当时机做一部分专项的品牌推广。
王:很久以来,有个词叫“产品家”就是特指在某一产业内有对产品独特认知的一批企业经营管理着,在这方面,您是否一直贯彻这个理念?
李:是的。由于我们新联合众是做技术和硬件出身,我本人也是做产品出身,所以对产品比较敏感,也比较重视。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国教育装备产业领域,沉下心来,做好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优秀的产品出现的基础上才可能谈企业的其他东西。
王:有道是,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就产品而言,我们目前应用的产品和技术也许都是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就开发出来的技术了。比如苹果,在乔布斯逝世之前,早就预见到了会有今天的辉煌,不然乔布斯不会这么坚持。那对未来的产品形态,您会怎么看?
李:这个案例很好。任何产品都是有一定时间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新的产品和淘汰旧的产品。但这个出现和淘汰的标准一定是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客户需求决定着产品的生命周期。
王:在这方面,新联合众如何得到确切的客户需求信息呢?
李:我们并不是在售前解决了客户需求后,就放下不管了。后续还会对客户进行很多回访类的行动,发现客户随时变化的需求点,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我们的产品方向与客户需求无缝接轨。
王:说到这里,您一上任新联合众就推出Linxee领视系列是不是也是出于这种产品理念?
李:是的。我们认为唯有将技术和教育行业的个性化相融合的解决方案,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实力,能提供适合市场和用户完整解决方案的品牌,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Linxee领视今年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数字标牌、拼接大屏等智能商用显示终端设备,以及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等最新成果。这些产品及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当前移动互联、云计算的需求而升级的。
商显设备一直是我们的强项,如今,我们在商显智能设备上,在原来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的基础上,延展了数字标牌、大屏拼接等产品。比如大屏拼接我们就展示超窄边液晶拼接屏,适合在农业、交通、能源、教育等众多领域。同时关于智能校园、智能教育、智能家居等解决方案,都是目前市场上最顶级的,它们解决了当前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智慧校园的三要素
王:说到领视在智能校园和智能教室的领先,我不由得想到眼下业内讨论很久的“智能”话题。众多厂商对“智能”的理解不同直接导致了对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概念的理解不同,也导致了对用何种方式介入这个领域的路径差异。在这个方面,新联合众是怎么看待的呢?
李:我们一向认为,智能和无线是未来教育装备领域的产品发展大方向。在智慧校园或者智慧学校范畴,我认为应该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硬件基础本身。二是软硬件的关联交互。三是应用于云端的内容。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映射,形成智慧校园的整体框架。
智慧教育本身是以内容为核心的竞争,但技术却决定了其实施的最终效果。虽然目前众多IT厂商抢滩智慧教育领域,但是唯有将技术和教育行业的个性化相融合的解决方案,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实力,能提供适合市场和用户完整解决方案的品牌,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互联网+下的教育观
王:说完智慧校园,眼下对互联网+概念的诠释也是五花八门。业内有句俗话,“当处在风口上时,猪也会飞起来的。”您对目前这种现象怎么看?
李:互联网的确会让
许多产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但不一定会对所有产业或者某个产业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比如教育产业,教育的本质是要求学生符合基本的社会伦理,这个原则和大前提是不能变的,至于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都是围绕这些展开的。
王:从开始的教育理念引导对教育装备的需求现在转向以先进的教育装备产品和技术引导教育理念的革命。目前许多的社会实践课的开展就是一例,如果没有现在的新技术新产品,很多课程上都没法上,比如3D打印,比如WIFI控制。
李:如今全球传统制造业都在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工业4.0时代的智慧工厂;同理,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教育云计划风暴即将上演,这将给教育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会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来,会出现越来越多有趣新颖的课程和新奇的上法。这是个潮流,我们应当跟上。
王:从开始的产品家谈到教育家,教育装备的企业还是应当出现更多的既懂产品又懂教育的企业家,而不是单纯的生意人。我们期待从这个产业里出现越来越多想联想和阿里巴巴一样的企业,也希望在这个产业里见到更多的柳传志和马云。
李:谢谢!
记者手札
乙未 辛巳 乙丑。
宜交易、开市。
一个钟爱自己产品的民族是值得尊敬的民族,一个连自己生产的产品都不在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产品家”,发明这个词的是前《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兄,特指那些执着于产品界面的大师。比如发明墨斗的鲁班和发明微信的张小龙。
坐在我面前的李锬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执着于产品的人。从飞利浦出身的他,语速快,走路快,思路快。谈起他的产品观来滔滔不绝。从苹果聊到小米,从消费电子到ICT,从智能到移动,话题总离不开产品这个核心。当然,我同意飞利浦的产品做得的确好,企业愿景sense and simplicity翻译的也好“精于心,简于形”。这个和我们这些媒体从业者的看法倒是一致。内容就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内容为王,在李锬那里就是产品为王了。
相对国外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企业一直在产品界面上有些肾亏,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发誓要做好一件衬衫的陈年还是一直以产品自负的董明珠,其实都已不是在探索所谓的产品质量层面的问题了,从乔布斯身上中国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和可扩展性。这个甚至也影响了更深层次的商业伦理。比如中国产品一直讲求的“物美价廉”就是个奇怪的悖论。“物美”了为什么还“价廉”?物美应该价高才靠谱。爱马仕、劳斯莱斯、香奈儿---便宜吗?所以,不管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最关键的是对产品思维的革新或者说革命。
说到新联合众的产品领视系列无疑是好的。“linxee领视”巧妙地勾勒出新联的英文首字母“LS”,与核心视觉元素“line和see”融为一体。这样的名相相符,着实是妙处。好的产品当然要有个好名字。
中国人历来讲究名符其实、“必也正名乎?”所以,那些“舶来品”在这方面的确操碎了心,奔驰、惠普、可口可乐莫不如此。
当然,中国人在名相上的较真也不仅仅限于产品,对人生而言,有个好名字是必须的。起名不仅仅是学问,是艺术还是生意。岂不见柳传志的确是从柳谷书“传志”到了柳青,马云也的确靠着云计算发了财,马化为龙是为腾,种橙子的褚大爷也实实在在地与时俱健。
其实,我也知道李锬的“锬”是古文“矛”的意思。此矛一出,莫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