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林只考虑生态效益是片面的,必须与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所以,在荒山造林的同时适当营造经济林是必要的。在干旱瘠薄山地,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当地林果业的生产和发展,取得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在缺水地区,要提高经济林树种的生产力,必须控制好土壤的水分条件,所以,开展土壤水分与植物生理过程关系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与机制一直是国际上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在国内,植物光合生理研究也受到很高的重视,其中水分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热点研究内容。通过测定分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对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规律,可确定出林木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以及所能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程度。柿树表观量子效率较低,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较低,但具有较强的向阳喜光特性,是典型的阳性植物;增大成年柿树的透光性对提高柿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柿树节水高产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该在 48. 8% ~ 76. 7%范围内,这个土壤水分范围既可保证柿树具有较高光合作用水平,又能维持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柿树光合作用的下降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分别是气孔限制阶段(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48. 8%) 、非气孔限制参与且作用不断加大阶段( 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29. 9%) 、非气孔限制为主阶段( 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25.5%) ; 通过对影响柿树光合作用降低的气孔、非气孔因素的判定,可知柿树是抗旱性非常强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