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教学需求是主要发展动力
——访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连芳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记者/刘亚敏)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科技活动,是一种能体现人类智慧和灵气的活动,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身砍柴有双重温暖”,自制教具不但可以节省开支,还能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增长师生才干,可谓“一举数得”。
近年来,我国对自制教具非常重视。2014年8月1日,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与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开始发起,143所高等院校共计652部有效作品进入参评,其中93所院校269部作品初评获优秀奖,内容涉及到大学各个领域,包括机类、电类和其他等学科。
据悉,共计83位评审专家参加“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与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初评。记者采访了作为评审专家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连芳,教授对此次参加初级评选的作品做出点评:“这次参赛作品有些是经过多年教学试用的,有些是与科研成果结合的作品,整体水平比较好,也有个别准备不足,以后有待改进的。”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连芳
参赛作品中,一些学校联合企业研制的教学仪器也出现在了名单里,张连芳教授指出“校企合作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应该是好事。但是要在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则,保证售出的教具发挥作用。”
面对众多参赛高校和众多的自制教具作品,张连芳教授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动力机制,教学需要是自制教具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教学需求不足可能恰恰是目前行业内面临的主要问题。老师在对教材理解、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与制作教具,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学生的启示性直观、明了,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大学,全心全意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是有,但是还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可见,发挥教职员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师会创造更多的教学需求”,从而促进行业长足发展。
说到自制教具对高校教学的意义,张连芳教授指出,自制教具对理工类课程的教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物理系,自制教具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形象化的演示,展现物理亮点,增加教学趣味性。在物理实验课程中,自制教具在增加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开设创新性实验等方面作用明显。
自制教具活动集动手动脑、创新实践、知识科学于一身、可以预见将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领域发挥其特殊作用,张连芳教授说未来一部分自制教具的活动或可以进入第二课堂,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能更好地理解个中原理和知识,让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人物简介:
张连芳,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工作经历:
1980—1985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近代光学教研组从事激光器件和激光稳频研究,进行电动力学教学;1986—1988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激光单原子探测实验室从事原子光谱与高激发态研究,1988-1996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负责近代物理实验教学, 进行激光与超导薄膜的作用研究等工作;1996以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普通物理实验课程负责人,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与改革,CAI课件研制,混沌现象研究等。
1990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97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