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介绍:
本仪器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堂上以实物方式演示塞曼效应,所以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课堂演示(明室照明下)的特点。采用的是教学实验中应用最广的汞灯的546.1nm谱线。
塞曼效应实验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在1896年,塞曼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一条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并得到了洛伦兹理论解释。1902年塞曼因这一发现与洛伦兹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至今,塞曼效应仍然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塞曼效应是继1845年法拉第效应和1875年克尔效应之后发现的第三个磁场对光有影响的实例。塞曼效应也可以用来测量天体的磁场。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海尔等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利用塞曼效应,首次测量到了太阳黑子的磁场。
在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塞曼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其原理牵涉到量子力学中的多个概念,在实验技术中则涉及光谱的精细结构的测量等。
在大学物理授课中讲到原子物理部分时,也都会论及到塞曼效应。但是其原理比较难懂,特别是讲述到线偏、左、右圆偏,与磁场的横向、纵向关系时,如果有一个塞曼效应的实物演示配合,则要生动易懂的多。但是目前使用的仪器中,整体体积都比较大,磁铁笨重,不便于携带和快速安装、调整,所以无法用于课堂演示。
本仪器操作简单,能明室操作,能展示正常塞曼效应。通过外磁场的有、无、横向、纵向等变化,偏振片的旋转,实时观察到谱线分裂,线偏光、圆偏光等典型的塞曼效应现象,并且学习到光谱精细结构的测量技术。通过图像实时变化,能够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光谱图像由摄像头采集通过USB口送到计算机中,可以拍照,也可以录制视频。图像分辨率可高达130万像素以上,图像尺寸可达1280x1024以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即可以在大屏幕上演示,也可以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传播。
作品名称:塞曼效应演示仪
完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