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讯】随着电子屏幕应用的扩散,各类校园的电子产品慢慢囤积,只增不减。投影幕、交互智能平板、电子白板、电脑屏幕,慢慢成了数字化校园的标配。
近期调查表明,我国有4亿多近视患者,其中青少年已成“重灾区”:小学生近视率达30%以上,中学生达70%,大学生达90%。仅2010年到2013年间,小学生的近视率就上升了7.22个百分点。那么在追逐“数字校园”的同时,如何对孩子眼睛进行防护就成了一大难题。
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
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并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
以陕西为例,该省规定,中小学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和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合理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
该地还要求,中小学要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并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同时,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0.5以下视力的学生及时向家长通报检测结果,督促其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定期安排室外活动
实际上近几年,小学生近视呈上涨趋势,和学生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有很大关系。2013年,卫计委发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其中建议,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2至6岁孩子每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因此,尽量避免长时间持续浏览显示屏,显然是保护双眼的一个必要措施。此时,学校定期安排室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避免长时间面对显示屏,也有利于孩子之间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采用较好眼睛防护的电子设备
很多人并不知道,仅仅是减少对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持终端屏幕的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视力受损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眼下我们常用的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都是采用LCD显示屏,这种显示屏的背景光源中包含大量短波蓝光,这些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进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引起视力损伤。
蓝光伤眼的原因是,蓝光的波长较短,容易造成散射,因此眼睛必须更用力聚焦。长时间下来,睫状肌紧绷、无法放松,眼睛容易疲劳、酸疼,可能造成假性近视。
蓝光的存在,会加速光敏感细胞的死亡,长期下去将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由此可知,尽快用新一代的健康护眼屏取代当下仍是主流应用的LCD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造校园绿色生态
创建绿色学校是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提高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不断探索创建绿色学校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着力营造创建绿色学校的良好氛围,让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此举既普及了绿色环保理念,也改善了校园生态环境,同时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同时,绿色学校创建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任重道远。(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