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员获得14金、6银、2铜的好成绩,这些优秀运动员由于在学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仪器装备,通过自主测试、亲身实践,发现体能、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高了比赛成绩,为国家和学校争得了荣誉。此次专访将带您走进这些奖牌的诞生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请熊开宇主任为我们介绍中心近几年开展的建设工作。
熊开宇,教授,博导。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生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运动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获运动生理学硕士学位。曾任运动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书记、主任,现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委员、仪器分会委员。主要承担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实验、运动机能生理学测试方法、医用电子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实验、运动技能学等学科教学工作。主持编写《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运动生理习题集》《运动生理学》等教材。近年来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青少年健康体质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博士点基金课题“高水平太极拳师心意气力内三合功能测试与机制研究”、2012奥运攻关课题“国家网球队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率变化规律研究”以及横向联合课题十多项。近年来共有10项成果获得北京市、体育科学学会和学校奖励,其中教学成果奖6项,科研成果奖4项。
北京体育大学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唯一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和唯一进入“111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北京体育大学自建校起就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理论和实验课程。进入21世纪后,学校更加重视实验室建设与实践育人工作。借助于“211工程”建设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学校筹集到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新建了一栋实验大楼,改造了一栋实验大楼,两座联体实验大楼现已成为我国体育院校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科研基地。在此期间,学校还投入几千万元购买了各种先进的体育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如从芬兰进口的Me-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从美国进口的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从瑞典进口的高速红外光分析系统等。这些仪器设备的引进,提升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的装备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研究生在中心学习
以先进实验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验和实习项目为载体,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宽口径专业教育引导下,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引导创新,培养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出类拔萃的体育科研人才。”
在先进实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中心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条例;选派多人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等;组织教授专家研讨,制定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实验教学中心发展规划。在没有相同模式参照的情况下,中心组织学校所有学科的专家教授共同研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制定出新的三个层次八大模块的更为科学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重新梳理出14个基础实验室和20个专业综合实验室,新建立16个综合实验室,将7个学科的实验项目围绕科学训练与科学健身有机组合,去掉重复、陈旧的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数量,实现了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组建了多个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并将实验室延伸到体育训练场馆。各体育训练场馆变成了科学训练与健身的实验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
中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体现在按照体育教育、运动人体、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表演、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用心理和运动训练8个不同专业,形成8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建立各个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在模块之间实现互通和连接,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并使学生从实践教学层面认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目前,中心在理科“平台课”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建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层次性”
中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包括课堂基础实验教学、课堂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教学。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素质和能力。课堂基础实验教学以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知识体系;课堂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以综合性为特点,培养学生现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创新实验教学以创新性为特点,重点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三个层次不可割裂,专业知识验证和专业思维培养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放式”
中心“开放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在“开放式课程设置、开放式实验内容、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上。实践课程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心根据体育科学发展需要,设立成熟的实践课程,主要体现在基础实验教学层面。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是“增强民族体质 弘扬体育精神 探索科学真理 引领文明进步”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中心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各类实验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科研训练阶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和条件。
校企合作,研制实用教育设备
中心利用其理念先进、科技专长和人才优势,与教育装备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用便捷的体育教学设备。这些设备一方面可用于学校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用于人体测试,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
1.骨龄测试仪
此仪器通过微量X光测量儿童骨龄,一方面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状况是否与年龄相符,另一方面预测其身高范围。根据测试结果,可制订个性化的应对方案。如通过测试发现儿童超前发育或滞后发育,可以通过相应的运动与心理干预,使他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接近同龄人,不至于出现偏激心理与行为。另外,儿童在保证营养充分与均衡的前提下,按照制订的运动方案锻炼,可达到预测身高范围的上限。中心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通过对近千名儿童发育状况的跟踪调查,收集数据,改进分析软件,提高其准确率。目前,该仪器已作为产品投放市场使用,得到了家长的好评。据熊主任介绍,此仪器的最新版本将于近期启用。
2.步态分析仪
中心从新加坡引进先进技术与材料,与合作企业开发了步态分析仪,通过使用矫正鞋垫,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研究发现,步态与膝关节、腰部及脊柱的健康息息相关,足底压力与重心分布不当易引起摔跤。此仪器可同时完成被测量者步态、压力分布及重心的测量,分析其问题的根源。还可为被测量者量身定做矫正鞋垫,改变足底压力的分布。目前,此仪器主要用于儿童及运动员的步态矫正。熊主任建议,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应每隔3~6个月测量一次,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教研相长,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将三大功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市级科研课题。“十一五”期间,熊主任承担了科技部“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为做好这项课题,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考查共确定了11个合作单位,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每年都会带着设备到合作单位为当地青少年进行体质测试。在合作过程中,中心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合作单位提供场地,费用由双方协商共同承担,从而使双方都可以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
由于对体质测试存在误解,很多学生与家长不愿意接受测试,但在测过之后,学生和家长才发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组织的测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测身高称体重,而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他们为每一位学生制订不同的运动“套餐”,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我们所选的每个项目都是有意义的,每项测试都是经过严密计划的,不是把被测对象当做实验中的小白鼠。”现在,他们的测试每场都爆满,实际测量的人数常常达到计划测量人数的3倍以上。
在测试过程中,中心还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测试前,中心挑选一部分学生进行培训,由学生根据中心的统一安排制订详细的测试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计划。通过中心审批后,学生带着仪器设备到合作单位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为测试对象提供指导、制订锻炼计划。通过测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可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实际操作在实验室掌握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面向社会团体有计划地开放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
采购前,中心首先对计划购置的设备进行调研和论证,优先购买既有利于学科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又能为公众健康服务的高科技教育设备。由于中心的本职工作为实践教学,因而不能像公共服务机构那样做到随到随测,只能以团体预约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开放,使设备在保证教育和科研的基础上为公众服务。在开放过程中,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将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社会服务之中。
与医院的检查不同,中心旨在对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检测,发现其身体存在的潜在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使他们维持或回归健康状态。与社会上其他康复及测量机构不同,中心为非盈利性质,费用是象征性地收取,用于设备的正常运营。中心因此受到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欢迎,每年为数万人检测,还提供健康咨询,为百姓提供了保健服务。
探索创新,凸显体育特色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发挥学科齐全优势,建立先进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熊主任带领下,中心秉承北京体育大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国家级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为依托,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要不同知识的特点,建立模块化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不同阶段,将实验课分为课堂基础实验教学、课堂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教学三个层次。
2.注重现场实验教学,建立移动实验室,扩大实验教学范围
体育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多数实验课必须在运动现场开展,中心根据这一特点,率先在国内建立移动实验室,使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从而扩大了实验教学范围,开设了新的实验项目,积极引导学生从现场实验教学的复杂现象中归纳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心大力加强现场实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多次现场实验教学锻炼,经历从“验证—兴趣”到“技能—综合”,最后到“设计—创新”,使学生真正在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3.以国家队科技服务为实验内容,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作为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的一部分—科技活动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为国家游泳队、跳水队、跆拳道等多个国家队提供科技服务,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用于运动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服务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并且在为国家队科技服务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体育学科前沿理论。
4.一流的实验教学队伍,一流的实验教学设备,一流的实验教学体系,一流的管理体制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体育院校唯一的“211工程”建设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现有专兼职人员71人,其中教授占31%,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占28%,讲师和实验师占30%,其他人员占11%;2004年以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实验教学环境,购置了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建立了宽敞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了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率先在国内体育院校实行校级管理,积极进行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全校范围共享。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该中心是众多高等院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唯一一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在同类实验室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心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模式,已经成为全国体育行业参观的重点,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和全国体育类学校的领导、专家多次来校参观学习,并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心还接待了其他高校本科生、研究生、进修教师及部分研究人员来校考察学习,多次承办国内外大型活动。
【编后语】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程中,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抓住发展良机,不断追求卓越,在理念更新、体系构建、仪器开发、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而且,他们将科研成果用于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中,让更多的人获益。衷心感谢熊开宇主任接受我刊采访,希望此次采访能推广他们的建设经验,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和全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做出贡献。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记者 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