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校体购1

巴中职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投好职教“三分球”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12-01 14:05 围观416次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据中国教育报消息,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职教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整体看,职教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与我区劳务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的现实极不协调。要实现职教跨越式发展,打好“三分球”,就要优化职教资源,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人力资源强区。

  一、认真研究,找准制约我区职教“三分球”的症结

  巴州区现有区属职业学校11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4所,其他部门办3所,省重点学校1所,共有职高生8000余人;区所在地有市教育局直属民办职业学校15所,其中生源80%来自我区。全区中职学校现有教职工583人。开设有计算机、电子、机电、建筑、文秘、旅游、机械等20多个专业;有省重点专业2个,市重点专业5个。

  1、对发展职教的认识不够

  大力发展职教,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我区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职教认识不足,对职教极不关心,极不重视。

  2、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协调

  随着人才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接受职教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大量产生。审批、管理机构纷繁复杂,准入门槛低,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制度约束,一些学校成了部门学校,给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带来困难,难以统筹协调;部分民办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弱,实验教学设备、实习场地缺乏,不具备办学条件,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差,动手能力低,就业稳定率不高,从而使人民群众对职教产生疑虑,严重影响我区职教整体形象。

  3、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职教与普教不同,它所需设施设备费用、实训基地建设经费远高于普通教育。从历年招生的学生构成看,中职学生90%来自农村,家庭比较困难,尽管我区职业学校收费远低于省制定的收费标准,学生流失仍然较大,一些学校的巩固率不到60%。生员少,学校收入就低,加之政府投入少,学校发展异常缓慢。

  4、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入学率低

  由于高校扩招,普高人满为患,中职学校出现招生难;加之给“招生托”高回扣等恶性生源竞争现象难以制止,我区职业学校学生录取后入学率一直较低。2010年秋,我区职高新生入学仅2000余人,除巴中市职业中学招收新生1000多名以外,其他学生普遍招生不到100人。

  二、充分认识投好职教“三分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我区教育长远规划的需要

  优化职教资源,提升职教发展水平和办学效益,是我区提升人力资源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必然要求;是我区调整教育结构,促进职教普教协调发展,构建适应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劳务强区”的必然要求。

  2、是职教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六路建设推进,我区地域优势凸显,地方经济加速发展,每年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3万人,每年亟需高等职业技术人才1万余人。每年需要充电的短期学员不下5万人,现有职教规模和办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蓝领技工、一专多能的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扩建和提升办学水平和规模,依托具有优势资源的学校,合理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吸引外商投资,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和走校企结合之路的办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来满足社会对职业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大势所趋。

  3、是我区劳务市场提速发展的需要

  巴州是劳务输出大区,常年富裕劳动力在60万以上,2010年全区转移和输出劳动力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我区每年向外输出的劳务大军达50万人以上,很多人未经技能培训,主要原因是现有职业技能培训点散量少质次,专业设置未能与市场并轨,远远不能适应“劳务立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返乡农民工要求学习技术;许多有技术的实用人才需要学习文化和管理经验;未能升入高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特别是普高毕业生更需要技术培训和专业学习;一些大专毕业生只有学历,缺乏技术,一些大学毕业生只有一项专长而想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欲望越来越高。成立高水平的职教培训集团,提高我市劳动者素质是大势所趋。

  4、是我区脱贫致富的需要

  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期,仅凭劳力已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随着新型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用技术人员在农村需求量增加;六路建成后,区内工厂、企业增多,高速发展的经济也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有技术才能找工作,有了精湛的技术才有好工作,才有丰厚的报酬和收入。要脱贫致富,就要学习技术,掌握技术,要提高我区劳动者素质,就必须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职教培训机构,加快全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整合资源,投好职教“三分球”

  1、加大投入,统筹协调,打造职教新品牌

  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职教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教的决定》,努力落实多渠道筹集职教经费的政策。各级财政应根据财力的增长情况,逐年增加职教专项经费。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及社会团体资金投资学校建设。充分发挥以巴中市职业中学为主体的巴州区职教中心的主导引领作用,加大投入,强化骨干职业,培植新的急需的实用专业,加强紧缺的专业师资培训。树立品牌学校,打造品牌学校,以品牌引领带动职教发展。

  2、整体优化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

  通过组建巴中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整体优化职教资源,扩大职教办学规模,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提升职教办学效益,改变我区转移技术人才数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和劳务输出量多质次的情况。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制定合理的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提高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教师后续教育,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可将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的一部分经费作为政府投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允许学校自己引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育,改变职教师资队伍结构,提高职教水平。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尚硅谷携手腾讯云AI代码助手,将AI辅助编码引入职教课堂
    搜狐07-26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AI编程已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新趋势。近日,国内领先IT教育机构尚硅谷宣布,正式将腾讯云AI代码助手纳入其编程课程体系,成为国内首家引入AI编程工具的IT职业教育机构...
  • 安庆职业教育集团连续六年获评安徽省A类职教集团
    安徽省教育厅07-18
    近日,安庆职教集团在全省60家职教集团2023年度工作运行情况综合评价中,再度获评安徽省A类职教集团,实现连续六年荣获安徽省A类职教集团称号。2023年,安庆职教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关...
  • 巴中市恩阳区:“三段式”培训助力新入职教师成长
    四川省教育厅07-15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岗位,通过“三段式”培训模式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第一阶段进行“集中导”。组织开展入职前通识性集中培训,主要围绕师德师风、教师...
  • 安徽芜湖2个职教集团入选省级示范
    安徽省教育厅06-26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公示了第三批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建设单位遴选结果,全省共遴选6个职教集团,芜湖市教育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芜湖职业教育联盟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机械行...
  • 共18所!上海市优质中职学校名单公布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06-25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经学校自评总结、网上材料评审、集中汇报答辩、实地抽查、综合评议、网上公示等程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18所培育学校为上海市优质中职学校。上海市优质...
  • 浙江台州发布2024年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招生政策
    台州市教育局06-19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招生工作的通知》并在“台州教育”微信发布主要内容。原文如下:一、总体要求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 河南焦作市: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06-14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省“双师型”教师标准,通过教师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增强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认定一批既能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又能开展实...
  • 四川巴中市恩阳区围绕“135”总体思路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03-04
    贯彻一个理念,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着力特色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实现一校一品;全面发力,加快推动区职中建成省级示范职业学校;高水平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持续抓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